-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螟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螟综合防治方法 一、玉米螟的形态特征 二、玉米螟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三、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和习性 四、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方法 损 失 吉林省每年发生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90%左右,一般发生年损失率在5-7%,中等发生年损失率在10-13%,大发生年损失率在20%以上,其危害、损失率居各种病虫害之首,玉米螟已成为影响吉林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3、化学防治 (1)喷雾防治 在玉米心叶期进行田间喷雾。常用 药剂有:5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 油1000~1500倍液喷雾,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放蜂方法 (1)释放数量和次数: 每亩玉米田放蜂量应在1.5万?头以上,分两次释放,第1次放7千头,第2次放8千头。 (2)放蜂时间: 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就是玉米螟成虫的产卵初期,为第一次放蜂时间(6月25日-7月5日),间隔5-7天为第二次放蜂时间。 (3)释放点的设置: 每亩设置1个释放点。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20条垅为第一个放蜂垅,顺第一放蜂垅向里走20步(13米)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垅向前走40步(26米)为第二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垅向下间隔40条垅为第二个放蜂垅,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 大面积连片防治 (4)赤眼蜂的释放方法: 要求在上午放蜂,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叶片中间撕开一半,向下卷成筒状,然后用秫秸皮或针线别(缝)在圆筒内既可。 蜂卡使用注意事项: (1)要及时投放蜂卡,取卡当日必须放在田内。 (2)蜂卡不要对折和挤压,以免弄破卵粒。 (3)要保证放蜂点数,并使其分布均匀。 (4)不可将蜂卡放在地上或直接夹在叶鞘内,要严格按照别卡的方法操作。 (5)遇大雨时不能下地放蜂卡,可将蜂卡放在阴凉通风处,待雨停时马上将蜂卡放在田间。 (6)两次放蜂是指在同一地块放两次蜂。 总 结 认识玉米螟的形态特征 掌握玉米螟的生活史及习性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作 业 根据你所在乡玉米种植面积制定一套完整的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案 * * 玉米螟综合防治方法 吉林省德惠市农广校 玉米螟在我国分布有两种,即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 在吉林省发生危害玉米的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 德惠玉米播种面积大约200万亩,玉米螟发生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90%左右。 每年因玉米螟危害造成的损失占玉米总产量的5-15% 一、形态特征(1)蛹 体长12-14mm,红褐色,腹部第1-7背面有横皱,第5-7各节前缘有突边板,臀黑褐色。上有钩刺5-8个。 (2)成虫体长10-15mm,翅展20-40mm。雄: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的横线,两线间有2个暗斑,近外缘有一褐色横带。雌:前翅淡黄褐色,后翅线纹模糊或消失。 (3)卵 卵粒扁椭圆形、初产为乳白色,孵化前变成黑褐色,卵粒呈鱼鳞状排列卵块,一般20-30粒。 (4)幼虫 5龄,老熟的体长20-30mm,背面淡褐色,灰黄色,腹面乳白色,背线明显,两侧有较模糊的暗褐色亚背线,中胸和后胸背面各有4个毛疣,每个疣生刚毛2根,第1-8节腹节背面各有两排近圆形毛片,前排4个较大,后排2个较小。 二、危害、损失 (1)寄主:亚洲玉米螟的寄主有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马铃薯、向日葵等,此外还取食多种蒿和稗等杂草。但主要危害玉米、高粱、水稻、小麦。 (2)受害症状:玉米螟以第一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幼虫盛期在7月中旬的玉米大喇叭口期,初龄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叶片展开后可见一排排的取食孔,3龄以后蛀入茎秆,造成孔洞,使受害植株的养分和水分疏导受阻,雄穗发育不良,茎秆被折断,产量损失大。 3龄前期危害 3龄后危害 拔节、抽雄 3龄后危害则影响养分输送,致使籽粒空瘪、灌浆不足而减产,同时遇风易折,严重减产。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发生规律 吉林省1年发生1-2代 通常以老熟的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根茬内越冬,第二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喝水化蛹, 蛹经10天羽化,6月中旬为化蛹盛期,6月下旬到7月初为成虫盛期, 成虫寿命5-10天,昼伏夜出,喜欢在离地面50厘米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 卵期3-5天,3龄以前危害心叶,3龄后蛀入茎秆,雄穗,穗轴。 玉米螟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生活史 最后一代老熟的幼虫 越冬 秸杆 (80%) 化蛹 5月下旬至 (5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