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16届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河北省沧州市2016届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沧州市2016届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2016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上书 在历史长河里,文字出现的非常晚,书法是随后的创造,出现得更晚。它是考虑文字内容与载体关系,是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书写方法。中国人擅长书法创作,尤其是在石头上的书法——取其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可以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有所区别。中国人也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石上书法的样式。但秉承以往的文明理念,其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一个没有再次间断的“石文”时代。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碑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那些伟大艺术家们认真地选择了石头,并在印章上寄情忘怀。 通常个人无法收藏巨大体量的石头上的书法。因此,在金石学发达的年代,作为石上书法的衍生品,拓片成为流行的方式。每一个拓片都可以被当作充满历史信息的艺术品,综合了石头的质感、书写的韵味和纸张的便携,是石头、书法和纸张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传播了书法、艺术与审美,推进了历史研究,也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很长的时间里,对于更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中国人倾向于在石头上保存字迹,它们变得理想而崇高。而在纸张上的字迹,则逐渐成为生活的常态。这种区别,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学和馆阁体中达到极致。有感于此,少部分书法家随后创制的碑体书法,虽仍然是书写在纸张上,却横空出世,山一般地矗立在众人面前,成为纸张上的摩崖碑刻。它们不仅讲究历史积淀,并且气势撼人,一扫书法发展太久后的萎靡不振,在精神上给予世人自由驰骋的开放意识。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是考虑文字内容与载体关系,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书写方法。中国是头上的书法以其端正严肃、亘古不变等材料气质,很早就被赋予了代表仪式与权力的功能。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石头与书法的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其中体量最大的是摩崖,石上书法另有碑刻、印章、拓片等多种形式。 C.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D.碑刻作为一种石上的书法,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它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有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到明清晚时期,篆刻家选取软质的石头,实现一般硬石上难以呈现的笔触乐趣,将文字反刻其上,让书法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从而得以在印章上寄情忘怀。 B.在金石学发达的年代,因为人们不便收藏体量巨大的石头上的书法,拓片成为流行的方式,传播书法的同时,也推动了印刷技术的产生。 C.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字和馆阁体虽然使纸上的书法美到极致,但不免给人以书法发展太久后的萎靡不振的感觉。 D.自纸张发明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构建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摩崖多在断崖峭壁之上,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因此,不如明清时的篆刻更具有强烈的书法意味。 B.为某人立碑,强调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为某事立碑,则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做权威判断。因此,碑刻不仅是书法作品,也应是后代历史学家的重要史料。 C.

文档评论(0)

dsf80fhg0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