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绍“序” 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唐代赠序之作,以韩愈为最多。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 疏通课文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燕昭王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作太子时,就与乐毅有隙,所以当他即位以后,对乐毅弃而不用。齐国大将田单,乘机进行反间,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于是奔逃于赵国。 屠狗者: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后荆轲死于秦,高渐离也因替荆轲报仇,被秦始皇所杀,独屠狗不知下落。 问题探讨 1、“吾知其必有合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肯定董生去河北必有合?他对董生去河北持什么的态度? (1)我知道他此行一定会有施展自己才能的际遇; (2)董生具有做一番事业的本领,带着被压抑的、郁郁的苦闷心情,要到这样的地方去;如果碰到赏识的人,定会爱惜;燕赵之士的侠义是从本性出发的; (3)但从全文看,作者并不是真的认为董生去河北“必有合”,也不是真的支持他去河北。 问题探讨 语言特点—含蓄 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 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 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 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小结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而主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 * * * * 送董邵南序 韩愈 枣庄二中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理解文章含蓄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正用意。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句读。 2、结合注释自由疏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送董生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自举 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 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yān zī 豪侠之士 古燕、赵之地 遇合 qiǎng Shěn wū 随教化改变 姑且凭 测定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 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shì 告诉 问题探讨: 1、“吾知其必有合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肯定董生去河北“必有合”?他对董生去河北持什么样的态度? 2、“董生勉乎哉”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两处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 3、找出和“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这个句子呼应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所以较为含蓄地表达出了对董邵南去河北的不赞同,同时通过劝说豪杰志士来提醒董邵南应该为朝廷出力。 背景介绍 问题探讨: 1、“吾知其必有合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肯定董生去河北“必有合”?他对董生去河北持什么样的态度? 2、“董生勉乎哉”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两处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 2.文中两处“董生勉乎哉!”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明确:含义不同。前一句表祝愿,后一句则是语重心长地告诉董生应有所警惕。 3、作家在此正是要提醒董生应妥善处理他和唐王朝的关系,劝其为朝廷效忠。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doc VIP
- (高清版)DB32∕T 4644.3-2025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第3部分:质量控制规范.docx VIP
-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综合测试题.pdf VIP
- 贵州企业招聘:2024贵州京瑞宾馆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出纳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DB3211_T 1057-2023 大棚黄瓜无土栽培技术规程.pdf VIP
- 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ppt VIP
- 2020年湖北省武汉中考英语试卷.pdf VIP
- 农村房赠与协议(标准版).doc VIP
- 《电子商务法》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docx VIP
- 两次约会见真章范文.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