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风起》的意义解读
《荷塘风起》的意义解读
《荷塘风起》的意义解读
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 孟祥英
《荷塘风起》是台湾当代作家颜元叔先生的散文,入选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篇文章也经常作为与《荷塘月色》进行对比阅读的名篇,本文尝试对《荷塘风起》的意义进行多维解读。
一、对自然美的倾心与热爱,对都市生活的排斥和疏离
“繁华在左、自然在右”是当代都市人追求的最佳生存状态,然而在都市化进程中最常见的却是:“繁华”如兽,无情又嚣张地侵蚀着自然。《荷塘风起》为我们展现出两个不同的空间,一是自然的、理想化的艺术空间——荷塘,一是人工的、现实化的人类生存空间——荷塘外繁华躁动的都市。荷塘是一方美丽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所在,为作者所倾心和热爱,塘外的都市充斥着喧嚣与浮躁,为作者所排斥和厌恶。
在《荷塘风起》中,作者对荷塘的主人——荷叶与荷花进行了细致描摹,营构出一个雅致、动人的审美艺术空间。这主要集中在文中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我们注意到,这几段使用的颜色词比较多,并且有着良好的艺术表达效果。颜色词即语言中用来描写事物的各种颜色的词,现代抽象派艺术的奠基人瓦西里·康定斯基在所著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指出:“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可见,恰当地使用颜色词有着很好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荷塘之主角乃荷叶与荷花,二者之颜色,一般作者多以“绿(或碧)”和“红”两个颜色词概而括之,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也。而在《荷塘风起》中,作者尽展精湛功力,以极为细腻的观察,极尽描摹之能事,让我们看到荷叶于风起时的多彩与豪迈,荷花于静立时的雍容与大气。
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去年”秋冬季的荷塘,“插着三五根倒折的荷枝,黑枯一如死鸡的脚爪”。“黑枯”是肃穆的颜色,凋零衰敝之景象如在目前。而在第三自然段,作者以长堤为观察点面向西方,描写今夏之荷叶。风静时,荷叶的“翠绿跳入眼睛”,在汉语中“翠绿”象征着平和、生机与旺盛的生命力,“跳入”一词的运用,将原本静默的绿色动态化,满目的翠绿即在眼前,让人顿感灵动可爱。风起时,荷叶色彩瞬息万变,可谓灿烂至极,炫目至极,当一阵强风突然从对面吹来时,荷叶“顿时转成昏亮的紫黄,低压的一半在阴暗中,则转为深黛。千百张荷叶,霎时皆成深黛托着紫黄。紫黄耀眼,碧黛深沉”。而当“瞬间风过,荷叶恢复了举天而立的姿态,紫黄碧黛同时消失”。从绘画的角度来看,“深黛”为暗色,“紫黄”为明色,以上描写明暗搭配,动静相宜,且颜色瞬息变化,对于观荷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美妙的视觉盛宴。第四自然段主要以池边的尖顶亭为观察点,描写荷花之静态美,“那莲花高翘在荷秆之巅,荷秆挺直,荷花耸尖,肥大的底部是淡白,而后淡红渐起,继续加浓,红里透蓝,蓝里透红,终于浓缩于花瓣集中的红紫尖端。尖端的红紫,似乎冒出红紫的浓烟”。这部分对荷花颜色的描写极富层次感,淡白——淡红——红里透蓝,蓝里透红——红紫,作者的视线由下而上,颜色由浅入深,次第加浓,甚而至于“荷池上的空气也被渲染成一片紫红了”。
这几段文字营构出清新唯美、灵动多姿的审美意境:荷叶,静时亭亭玉立,动时摇曳多姿;荷花,浓淡相宜,雍容婉约。在这里,“荷塘”即作者所倾心向往的美丽的、不假雕琢的大自然。自然的美是如此本色纯真,怎不让人心旌荡漾,诱人驻足流连?在整个赏荷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之线也渐次延展开来:“神往”——“逼近”——“神会”。开始时,“我”为荷花的馨香所诱,“神往”荷塘,迫不及待“执意要去”。当真正与荷塘再度会面时,则“尽量把脚尖逼近水池,弯屈膝盖,压低视线”,在这里连用了几个动词“逼近”、“弯屈”、“压低”,小心谨慎之貌如在目前,因为美的事物总是让人心存敬畏。当荷叶迎风起舞、色彩交汇的美妙时刻,“我感谢那刹那的一刻,当阳光,荷叶,轻风与人,有那瞬间的多彩的神会”。“我”与自然心灵交汇,合二为一,所谓“天人合一”是也。
而在这美丽如画的荷塘之外,真正“叠居”的都市人又处于怎样的境遇呢?那是一片又一片矗立的钢筋水泥的森林,其中有“庄严有余,雄伟有余”的历史博物馆,有“巍峨的林务局”,它们是一个现代化都市的形象工程或日面子工程的代表,这些高耸的建筑“四下里围攻着植物园”,美丽的荷塘、纯净的自然就一点一点地被侵蚀、被蹂躏,而不作为的“林务局”却毫不脸红地在那里巍峨着。除此之外,还有:“装有冷气的玻璃阁楼”、“铁质门窗”、“越来越像雷鸣”的车声、无情地“碾压着花叶”的车辆的噪音、如“刺刀穿过树林,插入了宁谧的心地”的喇叭声,还有那些“对着绿树的顶尖”释放浊气的厨房的排气孔……荷塘是如此美丽、宁静、婉约,而塘外的世界充斥着冰冷、坚硬、污浊、躁动与无情。作者的主体情感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流溢而出:对肆意破坏自然的种种行为的厌恶和愤慨,对职能部门不作为的嘲讽,对无知的现代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