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降压素
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降压素
[关键词] 神经系统 神经降压素
健康网讯: 吴 涛 胡随瑜 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1973年首先从牛的下丘脑提取,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单链多肽,其后发现NT也存在于人及其它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和其它组织中,如肾上腺髓质、甲状腺等。作为一种脑肠肽,NT具有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局部激素作用。本文就其化学特点、分布、受体、生物学效应及其神经系统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1 NT的化学本质与合成释放 1973年,Carraway等 [1] 在分离牛的下丘脑P物质(Subˉstance P,SP)时,发现一种新肽,能引起医学专用大鼠裸露皮肤的血管明显扩张,因其来自神经系统,具有降低血管张力的作用,故命名为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1975年,有学者 [2] 运用Merrifield固相法首次合成NT,证实其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是1673。N末端缺少游离的-NH2,C末端可被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水解,其排列顺序如下:焦谷-亮-酪-谷-门酰-赖-脯-精-精-脯-酪-异亮-亮-OH。NT分子的后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其全部生物活性,即NT(8-13)(精 8 -精 9 -脯 10 -酪 11 -异亮 12 -亮 13 ),但NT(8-13)并不是NT在体内产生的降解片段之一。改变NT分子某个氨基酸,人工合成的NT(8-13)类似物有Eisai复合物 [3] 、NT64L、NT66L、NT67L和NT69L,均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1987年,Dobner PR等 [4] 成功克隆NT基因。人们进一步发现:NT与和它结构相似的,由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介素(Neuromedin N,NN)(H-赖-异亮-脯-酪-异亮-亮-OH),均来自哺乳动物的脑和肠道的同一大分子前体(Precursor,pro-NT/NN),它们均位于该前体的羧基端,中间被成对的碱性氨基酸赖-精相隔,前体的中间部分存在另一个蛋白编码区,生成NN样肽(NN-likesequence)。NT和NN是内切蛋白酶(Endoproteases)作用于同一前体不同切点的产物。此前体在大脑,主要产生中枢NT和NN;在肠道,主要分解出周围NT和羧基端以NN结尾的大分子肽—大NN(LargeNN);在肾上腺,产生NT、大NN和羧基端以NT结尾的大分子肽—大NT(Large NT) [5] 。研究表明 [6] ,中枢NT和NN是在脑组织去极化时释放。和其它神经肽一样,在分泌细胞中,NT既可以单独存在于直径为100nm的大囊泡内,释放于神经末梢突触结构部位;也可以与5-HT、DA、NE等共存于直径为50nm的小囊泡内,与这些经典神经递质同时释放,对其分泌、传递信息等发挥调节作用 [6] 。在血脑屏障的薄弱部位中枢NT可能进入血液循环 [7] 。胃肠道内周围NT和大NN是在摄食后被释放入血液循环系统。 2 NT的分布、代谢及受体 NT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非均匀分布,不同动物之间差异较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T广泛存在于脑组织的神经细胞、纤维和末梢 [8] 。人脑中的NT主要分布于下丘脑、正中隆起、垂体柄、黑质、脑干结构(包括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中缝核和上下丘之间 [9] ,在与精神心理活动有关的下丘脑的杏仁核、弓状核、边缘系统中的分布尤为密集 [10,11] ;其次在大脑皮质(钩回)、海马、基底神经节、腺垂体、扁桃体和丘脑;三叉神经、视神经和齿状核的分布最少。在胃肠道,NT分布在消化道粘膜的特异性内分泌细胞—N细胞中,以远端小肠为主 [8] 。NT在心脏主要分布于窦房结、房室结、心房、心室和乳头肌。此外,还分布于肾上腺髓质、甲状腺及癌组织中。用放免法测定不同性质的抗血清所检测的NT片段及所得的血浆值不同。从目前有限的文献报道中初步确定血浆中的NT浓度为20~60pmol/L。NT的生物半衰期约40s,其降解和失活机制现已明确 [5] 。在血液循环和组织中,NT被作用羧基端的金属内切肽酶(Metalloendopeptidases)缓慢灭活,主要降解部位是精 8 -精 9 ,于脯 10 -酪 11 及脯 7 -精 8三处肽键。NN被氨肽酶迅速灭活;大NN的降解机制还不明确。 1990年,Nakanishi等 [12] 克隆出第一个NT受体NTS1(旧称NTR-1),并证明它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the family of G protein-coupledreceptors)。主要分布于黑质、中脑腹侧背盖区等处。几年后,Gully D等 [13] 合成首个非肽类的NT受体拮抗物SR48692,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