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异法方宜[参考].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范文虎医案 奉化某 秋后,伏暑晚发,大热大渴,脉沉而闭,久治无效,奄奄一息,邀余诊视。余查前医所处方药,皆是白虎、安宫牛黄之类。余曰:“舌淡白如此,真阳欲脱,快服此方,或有可得生,迟则无及矣!”处方:厚附子9克、炒蜀漆9克、龙骨9克、茯苓9克、生姜6克。服药一剂,见效。再召余往诊,又处以原方,令其再服,原方连服三剂,病霍然而愈。余盖独取其舌色也。 (《先师范文虎先生临床经验简介》) 戴原礼医案 戴原礼治松江诸仲文,盛夏畏寒,常御重纩,饮食必令极热始下咽,微温即吐。他医投以胡椒煮伏雌之法,日啖鸡者三,病更剧。戴曰:脉数而大且不弱。刘守真云,火极似水,此之谓也。椒发三阴之火,鸡能助痰,只益其病耳。乃以大承气汤下之,昼夜行二十余度。顿减纩之半。后以黄连导痰汤加竹沥饮之,竟瘳。 (《续名医类案》) 王孟英医案 石诵羲夏杪患感,……孟英诊焉。脉至右寸关滑数上溢,左手弦数,耳聋口苦,热甚于夜,胸次迷闷,频吐粘沫,啜饮咽喉阻塞,便溏尿赤,间有谵语。曰:此暑热始终在肺,并不传经,一剂白虎汤可愈。……(病家)告孟英以胸中一团冷气,汤水皆须热呷。孟英答:以邪在肺经,清肃之令不行,津液凝滞,结成涎沫,盘踞胸中,升降之机亦窒,大气仅能旁趋而辗旋,是一团涎沫之中,为气机所不能流行之地,其觉冷也固宜。 书方以白虎加西洋参、贝母、花粉、黄芩、紫菀、杏仁、冬瓜仁、枇叶、竹茹、竹黄。……三剂,各恙皆去。 (《王孟英医案》) 李士材医案 姚氏妇久患痞积,两年之间,攻击之剂,无遗用矣,而积未尽除,形体尪羸。李曰:积消其半,不可伐矣,但用补剂,元气一复,病自祛耳。遂作补丸,服毕而痞果全消。逾三年,调理失宜,胸腹痛甚。医以痛无用补法,用理气化痰之剂,痛不减。脉之大而无力,此气虚也,投以归脾汤加人参二钱,其痛乃止。 (《续名医类案》) 江如洁医案 一人,患前后闭三四日,且不能食,甚危急。江视之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精气不足则二便难。”以锁阳三钱,酒洗焙干为末,煮粥,强与服之。是晚二便俱利,饮食亦进。 (《名医类案》) 李时珍医案 一妇人年六十余,病溏泄已五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之即作痛,服调脾升提止涩诸药,则转甚。诊之,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冷积凝滞所致,王太仆所谓大寒凝内,久利溏泄。绵历多年者,法当以热药下之,则寒去利止,遂用蜡匮巴豆丸五十粒与服,二日,大便反不行,其泻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积滞诸病,皆不泻而病愈者,近百人。盖妙在配合得宜,药病相对耳。苟用所不当用,则犯轻用损阴之戒矣。 (《本草纲目》) 三、气调而得者的治疗 1.气调而得者:气指天之六气。气调而得者即指六气调和人所患之病。 2.疏气令调,则其道也:气指人身之气机。本句意谓要调理人身之气,是气机调和,方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帝曰:善。气调而得者[1],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2]。 [原文] 1.病之中外:体内为中,体表为外,病之内外即指体内之病与体表之病。一说,指内伤病与外感病。 2.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马莳注:“病在内而不及之外,病在外而不及之内,则各自为病,中外不相及,或以治内,或以治外,皆治其主病耳。”张介宾注:“谓既不从内,又不从外,但求其见在所主之病而治之。”其意是说对于不太易确定是因于内还是因于外的一些疾病,应针对主症加以治疗,即对症治疗。 四、病之中外的治疗 帝曰:善。病之中外[1]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2]。 [原文] “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体现着治病求本的思想。 “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这是体现着标本兼顾的治疗思想。 “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这是急则治其标的方法。 病之中外的治疗 1.绳墨:这里是准则的意思。 2.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指由阴虚而引起的发热证,用苦寒泻热而热不退,当用补阴法治疗。 3.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指因阳虚而引起的寒证,用辛热散寒而寒不去,当用补阳法治疗。 4.求其属:探求疾病本质的阴阳属性。王冰注:“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曰求其属也。” 五、阴虚证与阳虚证的治疗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1]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2],热之而寒者取之阳[3],所谓求其属[4]也。 [原文] 王旭高医案 汪 肾水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