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 自由能 :自发反应过程中能用于做功的能量。 G=H-S.T ?G= ?H- ? S.T ?G0 自发反应 放能过程 ?G=0 平衡反应 ?G0 非自发反应 需能过程 (二)ATP 生物体内化学反应能量提供与无机反应不一样 ATP ADP + Pi 磷酸化 磷酸化 去磷酸化 UTP、 CTP、 GTP (三)生物体中的能量偶联反应 ①葡萄糖+Pi 葡萄糖—6—磷酸(耗能 ) ②ATP ADP+ Pi(放能) ③葡萄糖+ ATP 葡萄糖—6—磷酸+ ADP 生物体中很多偶联反应! (四)水 水占体重的60%~70%。 分类:自由水和结合水 作用:①作为溶剂 ②运输功能 ③维持体温 ④参与化学反应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动物生物化学 Animal Biochemistry 讲授人:关立增 单 位:基础兽医教研室 学时安排: 理论 48学时 实验 16学时 学习成绩考核: 笔试 70分 实验 10分 平时提问 10分 出勤 10分 第一章 绪 论Chapter 1 Introduction 研究对象 植物生化 生物化学的分类 动物生化 微 生 物 生 化 肌肉生化 肝脏生化 细胞生化 血液生化 免疫生化 营养生化 遗传生化 蛋白质化学 核酸化学 酶化学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现代技术,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与生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即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的科学。 动物生物化学: 二、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2)研究生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化学机理 ATP (3)研究组织和器官机能的生物化学 三、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1、经验观察阶段(生物化学产生前时期): 公元前22世纪: 夏禹时代 酿酒 公元前12世纪: 商周时代 制酱、制醋 公元四世纪葛洪: 海藻治疗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病) 唐代孙思邈: 米糠熬粥治疗脚气病 2、静态生物化学阶段( 19世纪~20世纪初): 利用简单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有目的进行生物化学研究。 主要成就 1828年: 魏勒(Wohler)在实验室将氰酸氨合成为尿素。 1897年: 布克纳(Buchner)兄弟 蔗糖酵母发酵实验。 1926年: 桑孟尔(Sumner)-----分离纯化脲酶,证明是蛋白质。 。 3、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末) 研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利用离体器官等为材料(生理)。 主要成就: 1842年: 李比希(Liebig)首次提出新陈代谢和生理化学的 概念。 1877年: 霍佩.赛勒(Hoppe-Seyer)首次提出“Biochemie”。 1937年: 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基本代谢途径。 1940年: 德国科学家Embden和Meyerhof提出了糖酵解代谢途径。 4、分子水平研究阶段(1950~至今) 1953年: W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8年: 遗传中心法则(Crick)。 1960年: Jacob和Monod创立操纵子学说。 1966年: 遗传密码破译。 1982年: Cech发现核酶。 1982年: 转基因技术。 Palmiter产出了转基因硕鼠。 1990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7年: 克隆技术。 双螺旋DNA 我国生物化学发展概况 30年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