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被推为“万世师表”,列于“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第一人,从而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阶层。他广收门徒,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孔门四科,德行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有宰我、子贡;政事有冉有、季路;文学有子游、子夏。孔子的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体现在当时实践教学之中,虽然时隔千载,但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理念
(一)全面发展 以德为首
在孔子的教学理念里,注重全面培养,坚持德育智育相结合。不但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将学习文化知识放在第二位。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他提出了有系统、有步骤的德育要求,其教学大纲便是孝、悌、谨、信为本,这是德育的起步,进入社会后,必须要求“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德育的目的和归宿。孝悌乃为人之本,孔子在教学中反复地强调其重要性,并且实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孝经》言:“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周公其人也。”即是说孝道之最伟大者,莫如尊重他父亲如上帝一般,就如周公对文王一般。孔子的德育便是从尊父重祖开始,其教育细致到了具体的生活之中。父母活着的时候,他教育弟子遵守孝道,“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论语·为政篇》),将此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孔子批评了仅仅花钱赡养父母的现象,“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做儿女的要对父母保持尊爱之心,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婉转的劝止,如果父母没有接纳,仍然要劳而不怨。“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对于父母的年龄要牢记在心,一方面因为其高寿而喜欢,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恐惧。“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父母在的时候,最好不要远游,如果远游,一定告知自己的去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孔子不但要求父母在世时“事之以礼”,父母去世之后,也要“慎终,追远”,“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孔子关于孝悌之道的教育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当前的教育,不是缺乏德育教学,而是缺乏具体的德育细则,以及如何践行制定的细则。
孔子认为人拥有了孝慈之心,才能扩展到对他人的忠信。《论语》中提到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其中一种就是诚信。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看到了缺乏诚信的弊端,批评“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他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学生子张有一次问孔子如何去提高品德,孔子道:“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然而,只遵守孝悌之道,以诚信为本,在孔子看来是不够的,还应当谨言慎行。他认为真正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子张曾问做官之道,孔子回答:“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做官如果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谨言慎行,那么错误肯定会少很多。《论语》中记载,南容把“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几句诗读了又读,孔子便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因为孔子明白南容是一个谨言慎行的人,不会犯大的错误。
如果说德育是为了使一个人保持善良,那么智育就是要使一个人变得聪慧。孔子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曾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共蔽也绞。”(《论语·阳货》)孔子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就是德才兼备,这和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一致,只是我们当今的教育在践行过程中,过度地重视了智育,忽视了德育的培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注重实践 知行合一
《论语》首句便是讲到“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字,很多老师把它解释成“复习、温习”的意思,这是一种误读。其实,“习”在古代是“实习”、“演习”的意思。《礼记》中记载“习射”、“习礼乐”,便是此意。孔子教育理念的可贵之处便在于此,不仅仅道德高尚,善于教学,更难得的地方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孔子当时所教的课程,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孔子当时主要教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所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所以礼乐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射”指以射箭为主要手段的军事战斗技能,“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