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总习1(课外说明文及语言运用).docVIP

初三语文总习1(课外说明文及语言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总习1(课外说明文及语言运用)

语文学科总复习卷四(课外说明文及语言运用) 一、语言运用 (25分) 1、下列对联中上下联搭配或组织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戎马倥偬,鞠躬尽瘁为人民,殊勋盖世间,有口皆碑; 日理万机,呕心沥血干革命,英名满天下,无法磨灭。(纪念周恩来总理) B、风生碧涧鱼龙跃,月照青山松柏香。 C、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桃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D、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答案:A。 解析:从音韵上看,对联中上联尾字一般是去声,对句尾字是平声,因此A项不符合。正确的对联应是:戎马倥偬,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日理万机,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排球队大比分育才中学后,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没有给学校争光。 C、做买卖的停止了生意,万人空巷,看着这雄壮的队伍在大街上走过。 D、过去是高朋满座,笑语喧哗,门可罗雀;现在却是没有敢上门了。 答案:D。 解析:D项中“门可罗雀”的用法错误。它的意思应是:形容门前冷淡,宾客往来稀少。从上下文判断,正确的表达应该正相反。A项中妄自菲薄的意思是:过分看轻自己。B项中“怨声载道”的意思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项中“万人空巷”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当天的《时报》报道了一些义务献血者的动人事迹。 B、能否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C、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报告。 D、为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政府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是解决人们膳食不平衡和运动不足。 答案:A。 解析:B项中应去掉“能否”。C项中主谓搭配不当:“目光”不能“倾听”,可以将动词改成:关注,注视等等。D项中应在最后加上“的问题”,使句子完整。 4、下面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 B、生命就像河流,不停地在动,永远在追寻、探索、推进,溢过河堤,钻进每一条缝。 C、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D、如果时间有分量,这河水远比古屋旧巷来得沉重;眼下它只是沉沉地绿着,像一整匹长长的翠绸向前滑动,滑过河棚,滑过埠头,滑过家家户户堂前廊下,滑向田野,又流成一条喧腾的河。 答案:C。 解析:“色彩斑斓”使用不当,碧绿、草绿用来形容小草编织出的毯子会比较合宜。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5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由上下文可知,先说山,后说海。③④①按照逻辑顺序连结紧密,比较合理。句②是由山及海的过渡句,应紧承下句。 二、阅读理解(75分) (一)阅读《人能与鸟比翼齐飞吗》,回答6-10题。 ①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能像鸟一样在蓝天上翱翔。据《后汉书》记载,我国在1900多年前就有人用大鸟的羽毛制造成翅膀试验过飞行。直到17世纪,欧洲还有人试图这样模仿鸟类飞行,但都未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②经过长期研究,人类终于弄明白:人的肌肉能量与鸟类比较,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因此靠双臂来扇动翅膀,是无法克服自身重量进行有效飞行的。 ③扑翼飞行的失败,并不能阻挡人类的探索。1783年,人们利用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气球,第一次升上了天空。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又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方面探索,开始也进行过扑翼机的研究,但是由于鸟类飞行时翅膀的运动十分复杂,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还不能提供轻而坚固的材料和高效率的动力,这种尝试仍未成功。后来,还是鸟类的翱翔(不需扇动翅膀)和风筝的飞行给人以启示,人们终于采用固定机翼的形式,于190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的载人飞机,实现了飞行的理想。 ④从那以后,航空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今天,千姿百态的飞机飞向蓝天,为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着,乘坐飞机已成为极为普通的事了。不过,人们感到乘坐飞机并不能享受在蓝天自由飞翔的乐趣。于是,许多航空爱好者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