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的价值及可持续利用讲稿.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绞股蓝的价值及 可持续利用 生物技术 邓思思 043197 介绍 【拉丁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 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近缘种类:光叶绞股蓝G. laxum (Wall.) Cogn.疏花绞股蓝G. laxiflorum C. Y. Wu et S. K. Chen 等 【生物特征】 [1] 长100~150厘米 叶互生,常5叶组成鸟趾状复叶,或者为7叶,稀3叶 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花萼细小,花冠裂片披针形 浆果,圆形,黑绿色,种子长椭圆形,有皱纹 介绍 【别名】七叶胆,又名七叶参,五叶参、小苦药、公罗锅底、小叶五爪龙等 在日本称为“甘蔓茶”、“福音草”,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健美女神”、“百病克星”,在我国有“东方神草”、“南方人参” “第二人参”等 【产地】东亚,东南亚地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至淮河线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 介绍 喜荫蔽环境,上层覆盖度约50%-80%,通风透光。 属湿生植物,喜欢潮湿土壤条件。 绞股蓝在生长季节的适宜温度为14~25摄氏度。 中性微酸性土或微碱性土都能生长。 3月下旬到4月上旬萌发出土,4~8月为生长旺盛期,7~9月开花,10~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经霜打后枯萎,地下部分宿存休眠。 化学成分 多糖类,黄酮类,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已分离得到具有人参皂甙基本结构的单体皂甙83种,合称为“绞股蓝总皂甙”。其中六种与人参皂甙的Rb1、Rb3、Rd、F2、Rg3、人参皂甙元K完全相同,其余77种均具有人参皂甙的基本结构 [2] “第二人参” 药用价值 中药学:味苦、性寒、无毒 药效[3]: 降低血脂 增强体质,抗疲劳 免疫增强 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保护肝脏作用 降血糖作用 对保护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保护作用 抗衰老作用 消除皮质激素副作用 加工利用 药用+茶用 1、 采绞股蓝新鲜枝叶,洗净晒干后研末冲服。 2、加工成绞股蓝茶,制成保健茶或保健酒。 3、榨取绞股蓝原汁,制成可乐。 4、提取绞股蓝皂甙,制成药片、针剂等药品。 可持续利用研究 (1)加强亲缘学方面的研究 光叶绞股蓝,毛绞股蓝,广西绞股蓝——皂甙含量较高[4] 植物亲缘——化学成分——疗效 (2)借助现代高科技调查方法 3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药材资源持续利用开发影响评价体系 可持续利用研究 (3) (7)开发绞股蓝的其他有用成分 如多糖[5] (4)应用繁殖技术[6],如: 种子繁殖 :适当的浸种处理[7],合理密植 带根扦插:用带老根的绞股蓝藤蔓或带芽、根的 肉质地下茎作母株,每节剪成一段作插穗 茎蔓扦插:剪取多年生不带根的绞股蓝茎藤作插穗 可持续利用研究 (5)组织培养技术 采用花芽培养绞股蓝幼苗(MS+0. 5 mg/L NAA培养基) [8]-可获得无病毒种苗,保持其优良种性,对保护绞股蓝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栽培组培苗的物候期与扦插苗相同,且绞股蓝皂甙含量相似[9] (6)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出人们所需要的品种。 参考文献: 【1】 刘世彪等.绞股蓝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年,第36卷(1):144-146. 【2】江波.药用植物绞股蓝的研究新进展[J].西藏植保,2005年,第12期(总第152期). 【3】张瑞哲.绞股蓝药理及临床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00年,第13卷(5):295-296. 【4】刘世彪等.绞股蓝属5种植物的茎叶结构和总皂苷含量差异[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年,第35卷(5):495-499. 【5】罗巅辉.绞股蓝多糖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5年,第16卷(6):703-704. 【6】毕玉霞.绞股蓝的药理作用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33卷(3):447,476. 【7】王佩香等.不同浸种处理对绞股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8卷(3):17-21. 【8】朱素琴等.绞股蓝快速繁殖的新方法[J].种子,2004年,第23卷(11):96. 【9】韦霄等.绞股蓝组培苗栽培试验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