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带得名等
洛带,诸葛亮生产军用皮带的专业化工厂
——由“相传武候洛带于此”展开的洛带名称的猜想
近来终于有机会坐下来翻阅从明代到现在的所有有关我们龙泉驿区的志书,甚幸。这要感谢给我机会的领导,让我尽可能在研读完所有已知资料的前提下从容动笔。关于洛带的得名已有多种说法,特别是前区文管所的薛登老先生,他是我所知的读有关龙泉的书最多最深入的长者。我今天要谈的猜想很多地方就是借的薛老先生的看法(详见薛登《洛带得名新说》)。
乾隆本《简州志》和咸丰本《重修简州志》(包括两册续本),以及民国十六年本《简阳县志》都很一致地提到洛带是“相传武候洛带于此”,这和目前流行的刘禅“玉带落井”的故事大异其趣。这是怎么回事?首先会不会是字的写法上,最早见诸于古文献的是唐末五代杜光庭《神仙感遇记》的一则《弁羽宾》,“牟羽宾者,成都洛带人也”。宋代黄休复(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8年)《茅亭客话》有“灵池县洛带村民郝二者”, 北宋皇祜年间(1049—1054)的《灵泉县圣母堂记》里,已称“洛带”为镇;北宋熙宁7年(1074)张溥所撰,《灵泉县瑞应院祈雨记》有载:“府之邑灵泉,而邑之镇曰洛带”;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编发的全国性地理志书《元丰九域志》(卷七)明确记载成都府灵泉县辖:“一十五乡,洛带、王店、小东阳三镇”。可见“洛带”作为地名很早就有了,而且肯定与“落井”无关(始终是没有“艹”的洛字)。相反与诸葛亮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如明代柳溪的瑞应寺(指原洛带东场口外三峨山上的燃灯寺)八景诗就列有“寺面孔明洛带镇”一景,清代巫一峰题《镇子场十二景》亦云“洛带武候遗迹”。倒底是为什么叫洛带呢?这是困扰人们很久的问题。正由于无法直接理解“洛带”的含义,才会出现阿斗“落带”,甚至武候“落带”的牵强解释。我也遵循前人的工作惯例,翻了很多词条,最后在《辞海》的“带钩”词条中找到了答案:带钩是我国古代一种钩状服饰用品,是用于束在腰间皮带上的钩,其质地多为金属与玉,原为“胡服’所用,春秋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地区,古书中称为师比、私鈚、斯比等等,指明是郭洛带,即革带上的铜钩。汉晋时仍沿用带钩。其中“郭”通革,郭洛带就是革洛带,由此可以理解洛带就是带金属扣件的皮带。唐初颜师古注《前汉书》里“黄金胥纰”条下是“张晏曰鲜卑郭洛带”。到唐开元年间的司马贞撰《史记索隐》里“黄金胥纰”条下有张晏云:洛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按战灵王赐周绍贝带黄金师比。延笃云:胡革带钩也,则此带钩,亦名师比。
若洛带解释成“带金属扣件的皮带”能成立(这是目前能从工具书上找到的最直接的答案),再将“武候洛带于此”联起来考虑,就可以得出有可能是诸葛亮曾在这里生产过皮带这一猜想。在这里我想简单回顾三国时期大致的生产布局状况:蜀汉政权以成都为中心,依托成都平原这一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沃野作为经济后盾,凭借四川盆地四周易守难攻的崇山峻岭作为天然屏障,在诸葛亮时期保持对北方强大的魏国采取攻势,这是很了不起的。古书对诸葛亮的兵法详加记述,对他如何发展经济却语焉不详。古训有“兵马未动而粮草先行”,诸葛亮就有几次因粮草不济而被迫撤军的经历,让其下定决心要解决军需补给的问题,在成都及其周边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产业门类。下面是我整理出来的一些线索(还不是很准确,敬请批评指正):
????1、在成都城内大力发展蜀锦。诸葛亮曾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蜀锦在当时可以说是名产,行销东吴及魏国,诸葛亮在蜀之时为不夺民之财,又有经济来源,就大力发展,出现一边打仗一边做买卖的局面。左思《蜀郡赋》有云:“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籝金所过。”及至蜀汉之亡,府库所藏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也足以证明当时蜀中纺织业的发达。而这个完全是得益于诸葛亮重纺织的政策。
2、在成都平原保证粮食生产及蜀绵原料生产。关于都江堰《水经注》有“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发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在蜀汉并没有大肆开展水利工程,更多的是守李冰之业,保护水利设施,实际上也就是保护了社会底层农民的利益。“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再到“有堰官” ,足以看出诸葛亮对于水利事业以及相关的农业方面的重视。而他在《出师表》中展示自己又主动带头进行锦的原料生产(有桑田三百亩)。
???? 3、在成都西面资源出产地进行盐铁生产和管理。《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有“定笮台登卑水三县,去郡(越巂郡)三百馀里,旧出盐铁及漆,而夷徼久自固食,嶷率所领夺取,置长吏焉。”《蜀志.张裔传》有“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管理金属)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蜀志.王连传》有“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蜀志.吕乂传》有“初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後校尉王连请父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并为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少年中国说钢琴谱五线谱 完整版原版.pdf
- (2024年高考真题)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数学真题.docx VIP
- 小学六年级全册体育教案.doc VIP
- 2024年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2025注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前必背笔记.pdf VIP
- 2025年小学生软笔书法兴趣培养的研究[五篇] .pdf VIP
-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说课.pptx VIP
- 碳捕捉与封存(CCUS)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与挑战研究报告.docx
- 2023年月嫂资格证考试《母婴护理师、母婴保健师》知识题库(含答案).pdf VIP
- 航天飞机任务2007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