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CTMRI诊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脏CTMRI诊断

肝脏检查方法 CT: 肝脏疾病的基本检查和确诊手段:(1)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2)鉴别右上腹肿块来源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3)了解肝脏结构,如门脉高压原因及程度等 检查前准备:空腹5~6h;碘过敏试验;检查前30min口服2%泛影葡胺500ml 体位:仰卧,屏气 范围:膈顶至肝下角 常规层厚10mm,层间距10mm;密扫或病灶扫描2~5mm层厚和层间距 窗位窗宽:窗宽 175~200Hu;窗位 40~80Hu 肝脏CT应常规行对比增强检查(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增强扫描的意义 增加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比,可发现小病灶或可疑等密度病灶 了解病灶血供和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组织间关系,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 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 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 对比剂选择和使用 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对比剂团注 80?100ml 速度:3ml/s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肝脏双重血供:肝动脉血供占25%,门静脉血供占75%。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短期内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内对比剂浓度按先后顺序在相应时间内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峰值,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 螺旋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分别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行全肝扫描,称肝脏双期扫描;双期扫描后加作平衡期扫描,称三期扫描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动脉期:腹主动脉的强化已到峰值,肝实质的强化尚未开始或轻微,脾脏的强化开始,呈不均匀斑点或斑片状,标志着动脉期的开始。起始时间约为注射造影剂后的20~25s,持续时间约15~25s,故动脉期的中止时间是40~45s。 门脉期:肝实质的峰值期相当于门脉期,这期间大量含造影剂的血液从脾脏和消化道脏器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肝实质显著强化。起始时间50~60s,持续时间约60s。 平衡期:造影剂在肝内外分布达到平衡,肝内血管影消失,出现时间约为120~180s。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应视为肝脏特别是肝癌检查的常规方法 肝脏检查方法 MRI T1WI,T2WI,脂肪抑制技术 动态增强扫描 MRCP 正常肝脏CT表现 正常肝脏为实质性,轮廓光滑、整齐 密度均匀,CT值50~60Hu,高于脾、胰、肾及血液 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无强化或强化轻微,门脉期肝实质显著均匀强化 CT上一般以胆囊窝与下腔静脉的连线为界将肝脏分为左、右叶,肝左叶又分为内测段和外侧段,右叶分为前段和后段,经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向内突出的肝组织为尾叶。 正常肝脏CT表现 肝脏血管: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门静脉、肝静脉及肝动脉,平扫静脉呈低密度条状或圆形影,肝动脉一般不显示,增强后呈高密度影。 肝静脉:在膈下平面,肝右、肝中及肝左静脉基本呈横向走行并汇入下腔静脉,此区称第二肝门;CT上,肝静脉可作为肝段划分标记,肝右静脉位于右叶前段和后段之间,肝中静脉位于左叶与右叶之间,左肝静脉位于左叶内侧段与外侧段之间。 门静脉:主干长4.8~8.8cm,在第一肝门处为最粗的管状结构,位于肝动脉(偏左)与胆总管(偏右)的后方。肝门静脉分左右两支。 肝动脉:平扫时,肝动脉的肝内分支不能分辨,增强后动脉期,肝固有动脉及左、右肝动脉分支的起始部可呈高密度影。 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伴随门静脉和肝动脉走行。增强后胆管呈低密度管道。 正常肝脏MR表现 肝实质 T1WI、T2WI均为中等信号 T1WI 与胰腺信号相似,稍高于脾脏信号;T2WI肝信号明显低于脾 肝静脉、门脉显示率达90~100%,肝静脉、门静脉及其大分支在 T1WI、T2WI均表现为无信号血管影 肝动脉显示不清 扩张胆管T1WI呈低信号,与静脉血管不易区分,但在T2WI呈高信号 肝脏异常CT表现 大小、形态、边缘改变 肝叶增大,厚度增加,肝叶饱满 肝叶缩小、变形,肝外缘与腹壁距离增加,肝裂、胆囊窝增宽 肝脏异常CT表现 密度改变 低密度病变,CT值介于水和肝脏之间,如肿瘤、脓肿、囊肿等 高密度病变,如血肿或钙化 等密度 混杂密度 肝脏异常CT表现 造影增强异常改变 多血管型肿瘤(成人HCC,FNH)明显增强效应 血管性疾病(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大部分表现结节状,高密度增强 少血管型肿瘤(胆管ca),始终为低密度 无血管结构(囊肿),无增强效应 肝脏异常MR表现 轮廓大小、形态改变与CT相同 信号强度异常分5级: 等信号:同肝脏信号。 极低信号:同肝内流空血管信号。 稍低信号:介于肝与血管之间。 极高信号:同脂肪信号。 稍高信号:介于脂肪与肝之间。 肝脏异常MR表现 局限性信号改变 实质性肿瘤(细胞内水分增加),T1、T2弛豫时间长,T1WI显示为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含液性肿块(囊肿)弛豫时间更长,T1WI表现为极低信号,T2WI表现为极高信号 如果在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