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小海绵设施计算20161104.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实小海绵设施计算20161104

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第五实验小学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计算书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11月07日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第五实验小学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计算书项目概况本工程第五实验小学位于河北省迁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示范区的西北地区,项目北临永昌钢材,西侧为万嘉路,东侧为万嘉装饰建材市场。工程占地面积为6公顷。根据现场调研,本区域原有雨水利用及排放情况为,无直接雨水利用,降雨时雨水径流直接通过现有雨水系统排至市政。根据地勘报告,本区域自上而下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分别为杂填土层(渗透系数1m/d)、 细砂层(渗透系数7m/d)、卵石层(渗透系数150m/d)。二、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计算(一)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对本项目所要达到的雨水综合利用目标规定为:在重现期为2年,降雨量为42.6mm(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设计条件下,本地块不产生外排水量。(二)分区控制目标汇水分区汇水面积F降雨量Q雨量综合径流系数ψz设计控制径流量Wm2m3- m3汇水分区122281 9490.97 918汇水分区23246 1380.77 106汇水分区34664 1990.47 93汇水分区42488 1060.52 55汇水分区52488 1060.52 55汇水分区68154 3470.75 259汇水分区74001 1700.60 102汇水分区84783 2040.56 114汇水分区96374 2720.39 107汇水分区101525 650.37 24(三)分区雨水计算1、计算依据及公式:1)降雨量计算:Q=式中:Q —降雨量,m3;hy—设计降雨量,42.6mm;F —汇水面积,m2。2)雨量综合径流系数计算:ψz=(公式引自《海绵城市工程使用手册-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公式3.1.4)式中:ψz—综合径流系数; F —汇水面积,(m2) Fi—汇水上各类下垫面面积,(m2) Ψi—各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3)设计控制径流量计算:W= Q·ψz(公式引自《海绵城市工程使用手册-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公式3.2.1)式中:W—设计控制径流量。4)初期弃流量计算:Wi=式中:δ—初期弃流厚度,5mm;5) 渗透设施渗透量计算:Ws=α·K·J·As·ts(公式引自《海绵城市工程使用手册-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公式3.3.1)式中:α—综合安全系数,取0.6; K—土壤渗透系数,(m/s); J—水力坡降,取1; As—有效渗透面积,(m2)。 ts—渗透时间(s),当计算调蓄时应≤12h,渗透池(塘)、渗透井可≤72h,其他≤24h;6)渗透设施渗透时间计算:ts=(公式引自《海绵城市工程使用手册-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公式3.3.1)7) 渗透设施进水量计算:Wc=(公式引自《海绵城市工程使用手册-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公式3.3.2)式中:Wc—渗透设施进水量(m3),不宜大于3)中计算的设计控制径流量W,根据暴雨强度计算的降雨量Wc与日降雨量W并不完全吻合,所以需进行比较,取二者较小值; Fy—渗透设施受纳的集水面积(hm2); Fo—渗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hm2),埋地渗透设施取0; tc—渗透设施的产流历时(min); qc—渗透设施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L/(s·hm2)]8)设计暴雨强度计算q=式中:P—设计重现期,2年; t—降雨历时(min); A、b、c、n—当地降雨参数,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附录E-1得知,A=5.6,b=0,c=0.87,n=0.6。9)渗透系统产流历时内的蓄积雨水量计算:Wp=Max(Wc-Ws) (公式引自《海绵城市工程使用手册-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公式3.3.3)式中:Wp—产流历时内的蓄积雨水量(m3),产流历时经计算确定(计算方法采用《海绵城市工程使用手册-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第3.3.3),不宜大于120min。10)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计算:Vs≥(公式引自《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公式6.3.6)式中:Vs—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m3); nk—填料的孔隙率,30%,无填料者取1。2、分区控制计算结果 汇水分区汇水面积工程措施计算所需吸收雨水量计算所需设施体积实际吸收雨水量实际设施体积m2—m3m3m3m3汇水分区122281 蓄水池918918923923汇水分区23246 碎石吸水设施106230108237汇水分区34664 碎石吸水设施9322094224汇水分区42488 碎石吸水设施5511669162汇水分区52488 碎石吸水设施5511668159汇水分区68154 碎石吸水设施259535266557汇水分区74001 碎石吸水设施102204107219汇水分区84783 碎石吸水设施11424011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