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元培评述
永远的先生
——蔡元培人物评述
他来自于封建王朝,却是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他出身于科举制度,却成为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在40多年中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把一所“官僚养习所”塑造成现代意义上的北京大学,而继承他理想道德那一代知识分子,为中国走向现代书写了开篇,他就是被毛主席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
一、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
晚清,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既是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跟蔡先生同时代的那些人,只要提起他,无不为先生的高洁伟大人格所感染,为先生兼容并包思想所动容,为先生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所钦佩。
傅斯年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梁漱溟也深有感慨:“蔡先生的了不起,首先是他能认识人,使用人,维护人。用人得当,各尽其才,使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热和光,这力量可就大了。”
林语堂说他“软中带硬,外圆内方。”
冯友兰说他:“一介寒儒,书生本色。”
连国外著名学者杜威来中国访学时,见到北大欣欣向荣发展盛况时都曾发表感想:“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古文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芸芸众生这一世若是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便算功德圆满,而蔡先生在这三方面均有所为,则可称之为“完人”。总结先生的一生,他在新教育、新文化领域内的功德最为突出:无数人才的培养,诸多学术改革措施的落实,学术自由风气的开通,科学研究基础的奠定……
那么,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家,又是如何创立卓著的学界巨功?就让我们跟着他生命的轨迹,且行且分析。
二、天降大任与是人,苦其心志劳筋骨
童年是一个充满奇幻又快乐的时代,尤其在蔡元培的家乡——浙江绍兴。这里素以人文荟萃,国学隆盛著称,自古至今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真可谓俯拾即是,斑斑可考。
蔡元培生于这样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的地方,六岁便入塾破蒙读书,所学无非《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之类,当时的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整天摇头晃脑,恨透了这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尽管如此,他的生活还算安定舒适,父亲是钱庄经理,为人宽厚,深为人颂。母亲则是一个典型的相夫教子,贤良淑德的女子,这样的家庭不能不为人所羡慕。
但自在蔡元培11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从此寡妇携弱子,生活渐进窘迫,母亲又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从不愿接受亲戚友人的资助,靠典当首饰衣物,克勤克俭度日。即便如此,他对孩子的教育业从未放弃。蔡元培也不负寡母所望,他师从王子庄,又幸得六叔教导,幼年时就有“炉壁借光,脚伸酒坛”的佳话。在十年私塾,四年铸学斋,两年塾师生涯后,蔡元培奠定其一生的国学基础,终于在23岁那年,以一篇“怪八股”脱颖而出,考中举人。后来,又在殿试中凭借其博学强记荣升进士,升格为翰林院编修,登上了科举仕途的顶点。
我常以为有些人之所以成为了“伟大的人”,有时候也绝非他的天资真的过人,而是自幼就懂得立志,发愤图强,将一件简单的事做到纯粹,他就离成功不远了。
三、儒生都无做官意,此后唯有读书声
就在清王朝的最高学府任职的这几年,他依旧发愤求进,阅读了大量宣传改良思想、近代科学以及世界历史与现状的书籍,为他打开了瞭望资本主义文明的窗户。
正在这时,中国发先的两件事给蔡元培的思想发展了催化剂,一是中日甲午之战,堂堂以老大自居的中国被日本给击败了。二是,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变法的失败。这样的冲击使蔡元培意识到列强宰割中国的步伐加紧了,也说明改良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他认定要救中国,必须培育一大批新兴人才不可。就在这国运垂危,前途茫茫之时,他扔下“满腹文章何所用?秋风起兮不如归!”的诗句,断然挂冠南下,回到家乡办了第一个新式学校——绍兴中西学堂,担任校长,至此一生与教育结下良缘。
与此同时,清政府迫于社会各层的压力宣布举办所谓的“新政”。盛怀宣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创办“南洋公学”去培养一批懂得洋务经济的人才。蔡元培经人接受,受聘为南洋公学总教习。在他到职后,让学生接触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立即有一股民主思想席卷这里。这必然招惹顽固派的不满,终于在“墨水瓶风波”中,学生申请全体退学,也便有了此后的爱国学社。但是,封建顽固势力在中国毕竟根深蒂固,最终在轰轰烈烈的“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