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暂不要)第四钻蛀害虫18
第三章 园林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一、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种类: 钻蛀性害虫是园林植物的一类毁灭性的害虫。常见的有鳞翅目的木蠹蛾科和透翅蛾科;鞘翅目的天牛科、小蠹虫科、吉丁虫科、象甲科;膜翅目的树蜂科等。 二、为害特点: (一)主要危害生长衰弱植株,削弱树势,在树木主干内的蛀食、繁衍,不仅使疏导组织受到破坏而引起植物死亡,而且在木质部内形成纵横交错的虫道降低了木材的经济价值。 (二)大多数钻蛀性害虫营隐蔽生活,除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觅偶、寻找繁殖场所等活动时较易发现外,均隐蔽在植物体内部为害。 (三)许多蛀干害虫喜欢在新伐倒树木上产卵繁殖。。 (四) 蛀干害虫的天敌种类相对较少且寄生率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大发生概率较高。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三、防治手段: 由于钻蛀类害虫大都营隐蔽生活,危害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给药剂防治带来很大困难。通常采用的防治措施有: 1.选育抗虫品种; 2.农业防治; 3.人工和物理防治; 4.药剂防治。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四、天牛类 (一)分类地位:鞘翅目、天牛科。 (二)种类:世界已知约20000种;中国已知2000多种。 (三)分布:国内分布广泛。 (四)取食习性:主要以幼虫钻蛀植株茎干,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危害。 (五)常见为害园林植物的天牛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菊小筒天牛、中华锯天牛、双条合欢天牛等。现以星天牛做重点介绍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1.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 又名: 柑橘星天牛、银星天牛、树牛 1)分布与为害:吉林、辽宁、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主要危害杨、柳、榆、梧桐、合欢、柑橘等。幼虫在树干基部、根部危害,排出的木屑堆积在树干基部,受害树木易于风折或整株死亡。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41mm,体和翅漆黑色,有金属光泽。前胸背板中瘤明显,侧刺突尖锐粗大,小盾片被灰色或杂有蓝色毛。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卵:长2mm,长椭圆形,初白色,后渐为浅黄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5~67mm, 乳白至淡黄色,棕褐色单眼1对,前胸背板“凸”字形骨化区上具两个飞鸟形纹。 蛹:纺锤形,长约30mm,初淡黄色,后黄褐至黑色。 3)生活史及习性: a) 浙江南部1年1代,北方2~3年1代。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b) 越冬:以幼虫在 树干或主根内越冬。 c)出蛰:越冬幼虫翌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 d)化蛹:4月上旬开始化蛹。 e)羽化:5月上旬成虫羽化,5、6月为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4~8天后外出啮食寄主幼嫩枝梢的树皮补充营养,有多次交尾习性。 f)产卵:6月上旬在树干下部或主侧枝下部产卵,该虫产卵刻槽为“T”或“人”形,多1槽1卵,产卵后用胶状物封闭刻槽,卵期9~15天。 g)幼虫:6月中旬孵化,7月中、下旬为孵化高峰,幼虫孵化后,即从产卵处蛀入。整个幼虫期长达10个月。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4)防治措施: a) 植物检疫,在天牛严重发生的疫区和保护区之间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b) 人工捕杀。 c) 灯光诱杀成虫。 d) 化学防治。 e) 树干涂白:成虫发生前,在树干基部80cm以下涂刷白涂剂(石灰10kg+硫磺1kg+动物胶适量+水20~40公斤)可有效防治成虫产卵。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五、小蠹虫类 (一)分类地位:鞘翅目、小蠹虫科。 (二)种类: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已知500多种。 (三)分布:国内分布广泛。 (四)取食习性:主要以幼虫或成虫寄生于树皮下,有的侵入木质部形成蛀道危害。 (五)常见为害园林植物的小蠹虫有:松纵坑切梢小蠹、柏肤小蠹、华山松大小蠹、横坑切梢小蠹等。现以松纵坑切梢小蠹做重点介绍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1.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 又名:纵坑切梢小蠹 1)分布与为害: 全国分布。主要危害松属树木,成虫蛀害松树嫩梢,凡被害梢头遇风即折,影响生长和结实;繁殖时危害衰弱木,在树干的韧皮部内蛀食坑道,致使树木死亡。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5mm,头及前胸背板黑色,鞘翅红褐至黑褐色、有光泽。前胸背板近梯形,前狭后窄。鞘翅刻点沟内刻点圆大,无毛。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卵:椭圆形,淡白色。 幼虫:幼虫体长5~6mm, 头黄色,口器褐色;体乳白色,粗而多皱纹,微弯曲。 蛹:长约4.5mm,白色,腹末端有一对向两侧伸出的针状突。 坑道:单纵坑道。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