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博物馆果事业经营与管理』座谈会会议记要.docVIP

『两岸博物馆果事业经营与管理』座谈会会议记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岸博物馆果事业经营与管理』座谈会会议记要

『兩岸博物館事業經營與管理』座談會會議記要 開幕致詞: 主持人宣佈開會,並介紹來賓。 宋向光(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副館長): 首先要介紹一下各位來賓,在座的人很多,一一介紹要花費一些時間,我們想了一個簡便的辦法,臺灣代表團成員的名單和北京地區來參加這個座談會的文博界的來賓名單我們給大家準備了一份,大家可以在自己桌子上看到,我們還在每一位來賓的前面都準備了一個桌簽,這就要麻煩大家左顧右盼一下,可能都會認識到了。這樣我也就很抱歉不一一介紹了。下面我們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高崇文院長致詞。(掌聲) 高崇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長): 尊敬的黃碧端團長,尊敬的馬局長,尊敬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各位先生各位女士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掌聲)。先將我們學院的基本情況先介紹一下,以便大家的交流。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原來是考古專業,1952年院系調整時候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建了這一個專業,當時在全國高校當中這是唯一的一個專業,建的最早。50年代和60年代,全國各地文博考古界的一些專家,絕大部分都是這裏畢業的,到70年代以後,全國好多大學都建了這個專業,擴大招生的規模,培養的人才就逐漸多起來。1983年,為了使這個學科更進一步的發展,我們從歷史系獨立出來,成立了考古學系。到1998年,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大學聯合辦學,成立了考古文博學院。現在考古文博學院有四個專業,一個是考古專業,一個是博物館學專業,一個是文物保護專業,還有古代建築專業。博物館學專業成立於1990年,到現在也有十幾年了。文物保護專業和古建專業是從1998年,開始招生的。現在,考古文博學院的教職工有60位,在校學生有250多人。博物館是1993年,由美國友人賽克勒先生捐資建的,所以這個博物館的名字叫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到現在整整十年了。我們在六月份舉行了十年館慶,臺灣的一些朋友也來參加。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是一個通史的陳列,從舊石器一直到元明,另外還有些專題的陳列。現在有兩個專題陳列,其中一個蒙元文化展,今年8月份開展。8月份在北京大學召開了一個蒙元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配合這個學術討論會組織了這個展覽。因為這批文物非常豐富,原定展出3個月,但大家對這個展覽比較感興趣,所以又延長展出。另外一個專題陳列是臺灣王度先生收藏文物展。近兩年,我們根據全國的一些重大發現搞了一些專題展,包括周原的青銅器展,主要是70年代發掘的一些精品青銅器,在學術界影響很大。這麼珍貴的青銅器集中展覽還是第一次。還搞了一個成都金沙新出的金沙文物展,今年六月又組織了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金銀器展。這個展覽為祝賀博物館建館十周年而舉辦,並召開了國際學術討論會。這幾年,我們每一年都搞一個特展,效果還是非常不錯,在學術界影響是比較大的。再一個,我們這個博物館配合博物館專業的教學實習,發揮了很大作用。來北京大學的貴賓都要到博物館來參觀。博物館在對外交流和內部教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考古文博學院和臺灣學術界、博物館界的交流是比較多的,早在80年代初,哈佛大學的張光直先生就在這裏連續做了幾次講座,後來他這個講座出了一本書,名為“專題六講”。90年代,張先生在臺灣工作了一段時間。張先生在臺灣期間,經常到我們學校來,經常來探討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特別對海峽兩岸學生的培養提出了好多建議。這幾年,也有不少來自臺灣的學生在我們這裏學習。張先生的一些科研項目也在大陸進行。此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鄧淑萍研究員,臺灣歷史博物館的黃光男先生,還有陳國甯教授也曾在這裏精彩的講座,還有樹德大學建築系的一些老師也經常來進行學術交流,所以我們這個學院和臺灣學術界和博物館界的一些專家學者的交流是比較多的。今天,我們又迎來了這麼多的專家學者,我想這對海峽兩岸的交流會有很大的促進。這個座談會也一定會開的非常成功。 最後,祝各位專家學者在北京訪問期間,身體健康,一切順利。謝謝大家!(掌聲) 宋向光: 感謝高院長。請黃碧端校長為座談會的開幕致辭。(掌聲) 黃碧端(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校長): 高院長,宋館長,馬局長,各位在座的先進,各位媒體的朋友,個人覺得非常的榮幸,也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陪同我們臺灣的許多文博界的先進、朋友,一起到大陸來做一個參訪。我在10多年前第一次到過北大,大約7年前,北大百年校慶時又來過一次。當時賽克勒博物館剛剛成立不太久,參觀時看到許多北大考古典藏的陳列。這一次經過這麼多年,看到這裏許多的特展,展出上有新的面貌,是難得的見識機會。 我們這一回行程排得相當的長,也很豐富。到了成都、鄭州、洛陽,然後到了北京,一路看到許多博物館和相關的建設,印象非常深刻。這麼多年當中,中國大陸各方面有很多發展,尤其是經濟上面,好幾年不見的城市都有了新的面目,是很大的

文档评论(0)

ziyuan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