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语言习研究的理论创建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创建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王建勤 第三讲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比分析假设及其理论误区 第二节 中介语假设及其理论构念 第三节 习得顺序研究与创造性建构假设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阶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早期的理论创建阶段; 80年代初期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发展阶段; 90年代后:尽管还有许多新理论不断涌现,但大部分学者都是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的理论进行检验、补充和发展。 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假设 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对比分析方法,提出了提出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并且引起了激烈的论战; 偏误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理论第一次把目光放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上,为观察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尽管这个窗口可观察的范围有限。 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假设 “中介语”理论,把“学习者的语言”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提出了支撑这一系统的心理语言学基础; “创造性建构假设”,向对比分析理论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具有普遍意义的习得顺序问题; Dickerson(1975) 提出的学习者语言变异研究,提出了在阐述中介语的系统性的同时,如何解释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可变性问题。 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假设 在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在当时最有影响理论假设: 对比分析假设; 中介语假设; “创造性建构假设”。 Sharwood Smith(1994)将上述假设称作“三大假设”。 第一节 对比分析假设及其理论误区------兼论偏误分析的得与失 “对比分析”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对比分析的兴盛时期。 Fries(1945)作为对比分析的首倡者率先提出了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的对比和描写的观点。 Fires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中:“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一. 对比分析的基本观点 Fries (1945) 在书中指出: The most efficient materials are those that are based upon a scientific description of the language to be learned carefully compared with a parallel description of the native language of the learner. 对比分析的系统表述 Lado (1957)指出: We can predict and describe the patterns that will caus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and those that will not cause difficulty, by comparing systematically th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to be learned with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the student. 对比分析的三个假设 1. 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困难来自于母语的干扰; 2. 对比分析的任务就是把学习者的母语和他所学的目的语系统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 3. 理想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之上,以减少母语干扰的影响。 对三个假设的分析 从上述基本观点可以看出: 对比分析假设实际上反映了其倡导者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一种理论假设。 这种假设反映了这些学者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基本看法。 对比分析这些看法和假设都能够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那里找到合理的解释。 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新的行为习惯。在学习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旧的行为习惯必然会对新的行为习惯的学习产生影响。 对比分析的观点认为,L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母语的干扰。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学习者的母语与其目的语进行系统的描写和对比。 目的是要预测学习者的难点,并作为编写教材的依据,以减少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 CA---强势说 (strong version) 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 通过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Lado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系统对比,可以预测造成学习者困难的语言模式。 强势说的其他观点 Banathy, Trager, Waddle (1966) 认为: 学习者的难点可以等同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第三册河北大学版(第2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专题1.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八大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原卷版).docx VIP
- 学会买东西(课件)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pptx VIP
- 中国传统雕塑优质课件.pptx
- 《现代康乐服务与管理》(沈芝琴)501-3 课件 项目八.pptx VIP
- 实验室质量手册章节与《评审准则》(2023版)及RBT214-2017条款对照表.pdf VIP
- 广西建筑工程预算定额.pdf VIP
- 北航学院集成电路导论课程大纲课程基本信息.PDF VIP
- 非线性编辑专业知识讲座.pptx VIP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理实施细则--修订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