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河南省周口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周口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15—2016学年度下期期末寫中抽测调研 高二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中国的清史研究包含着许多传统议题,如清朝与明朝宫廷结构与制度的异同,超大疆域的控制与民间治理的得失,满汉关系的持续纠结,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等等。持续沉浸于传统议題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比如有些学者总是喜欢刻板地强调明清两朝的连续性,仅仅把清朝统治的成功经验归结为对明朝体制的再现与模仿。甚至清朝 被反复诟病的一些现象,如满汉冲突引起的民族压迫,也被断定为满人受文明浸淫的程度 不够,这是“汉化论”的核心观点。 当代一些学者大致沿袭了宋学家们的看法,即以宋明王朝模式衡量清朝统治之得失,同时以没取德家意识形态的深浅程度作为判别文明优劣的唯一标准。他们假设,以汉人为中心打造完成的儒学系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有无可置疑的垄断地位,其他民族要想入主大统,就必须以汉化作为基本前提。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宋以前儒家对基层的控制力是极其薄弱的,它只不过是上层王权争夺统治正当性的工具,并没有在乡村治理层面加以有效运用。至少我们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儒家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可以设想,当朱子撰写 《家礼》,率先把儒家礼仪灌注于乡村基层,才得以使普通民众有了接触道德教化的机会。 可在此之输,儒学凭借什么样的渠道向下渗透呢?总不能仅靠个别“猶吏”心血来潮式的 短期推广就遍地斧花了吧? 也就是说,在宋代以前,并不存在有说服力的儒学制度化普及模式,所以,所谓的“汉 化说”只不过是宋人构造出来的一套想当然的儒家理想话语,对以往的历史解释力是非常有限的。这种看法明显高估了儒教统合政治与社会资源的能力,容易堕入文化决定论的窠臼。 而且我们要知道,“汉化论”背后隐藏着一套令人魅尬的历史逻辑。宋代留垮我们的印象总是被北方的辽金政权进遥勒索,军事上屡战屡败,领土日益缩窄。钱锺书先生有个幽默的比喻,他说宋的国势远没有汉唐强大,宋太祖睡的还是卧榻,到了南宋,那张卧榻更从八尺方床收缩而为行军帆布床了。既然“ 一统”格局终成一梦,宋人自然要加倍努力培植文化优越感,突出主张种族之间的交往不应以武力取胜为准,想借此面对辽金威胁肘仍保留心理上之优絷。“夷夏之辨”在宋代兴盛,即起因于疆域狭小引起的自卑感,也与宋儒企图用文化优势弥补军事衰敗的脆弱心理有关。 儒家文化固然在宋明时期以相当稳健的姿态向宫廷和民间进行双向渗透,最终成为主导意识形态,但取凭源自“夷夏之辨”影响的“汉化论”不足以明了清朝如何获得了统治的正当牲,很容易拘囿在对异族的妖魔化想象里不能自拔。从而无法理解清朝何以能够 实现《春秋公羊传》中预设的“大一统”格局,以及重新构造多民族共融共存局面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往远了说,植根于宋人舆论的“汉化论”同样无法解释汉唐王朝形成的历史特点。 自古以来,种族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并非始终处于剑拔弩张的对崎状态,而是因时而变。自秦朝一统天下,来自西北的秦人就有混血夷狄的嫌疑,唐人身份杂糅胡汉已几成 定论。故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这本著作中谨慎地使用了 “华化”而没有沿用“汉化”的表述,我以为是相当明智的选择。 . (节选自杨念群《诠释“正统性”是理解清朝历史的关键》,2015年12月《读书》)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引用钱锺书先生的幽默比喻,是为了论证“‘汉化论’背后隐藏着一套令人尴尬的历史逻辑”这一观点。 B.因为疆域狭小引起的自卑感和宋儒企图用文化优势弥补军事衰败的脆弱心理,所 以“夷夏之辨”在宋代兴盛。 C. “汉化论”源自“夷夏之辨”的影响,并不足以说明清朝如何获得了统治的正当性, 也无法解释汉唐王朝形成的历史特点。 D.在中国历史上,种族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关系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时会 处于剑拔弩张的对峙状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些学者总是喜欢刻板地强调明清两朝的连续性,这证明了持续沉浸于传统议题 容易形成路径依赖的观点。 B.当代一些基本上继承了宋学家们看法的学者认为,汲取儒家意识形态的深浅程度 是判别文明优劣的唯一标准。 C.朱熹率先把儒家礼仪灌注于乡村基层,使普通民众有了接触道德教化的机会,儒 学也就有了向下渗透的渠道。 D.汉化说”是宋人构造出来的一套想当然的儒家理想话语,这种看法很可能堕入文化决定论的窠臼。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