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ASLA通用设计荣誉奖母亲河恢复.docx

2013ASLA通用设计荣誉奖母亲河恢复.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ASLA通用设计荣誉奖母亲河恢复

2013ASLA 通用设计荣誉奖 母亲河恢复-中国迁安三里河绿道项目迁安三里河绿道项目将截污治污、城市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它充分展现了一个曾经被忽视遗忘的景观如何发挥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进而蜕变成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和日常景观的。项目沿绿带建立了供通勤和休闲使用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与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有机结合,其通过融合当地传统特色的艺术设计形式更复兴了民众的社会认同。该项目产生的生态效益及其对新美学阐释,促进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城市发展。↑ 生态走廊的3D模型及其改造过程:此工程利用滦河与城市之间的不同高度,创建了一个以水为中心的公共空间,整合了下暴雨时的雨水管理、植被恢复、再创造与艺术,刺激了城市发展。 A 滦河 B 水源 C 沿途的城市发展 D 三里河生态走廊 E 出口迁安三里河绿道项目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的河东区三里河沿岸,该项目占地约135公顷,绵延全长13.4公里,宽度约100-300米,为一带状绿公园,上游由引滦河水贯穿城市之后,回归滦河。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工,一条遭遇严重工业污染、令迁安全市人民为之伤痛的“龙须沟”,俨然恢复了当年“苇荷相连接,鱼鳖丰厚,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主城区虽西傍滦河,但由于地势整体低于滦河河床,高高的防洪大堤维系城市的安全,却被隔离在外,有水却不见水。三里河为迁安的母亲河,承载着迁安的悠远历史与寻常百姓许多记忆。它卵石河床,帮底坚固,因受滦河地下水补给,沿途泉水涌出,清澈见底,暑月清凉,严冬不冰。虽久经暴雨洪水冲刷和切割,但河床依然如故,从无旱涝之灾,素有“铜帮铁底”之称,为沿岸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1913年李显庭就在三里河创建了迁安第一座半机械化造纸厂,开北方造纸之先河。1917年兴建水利碾磨坊,1920年以后沿河各村先后建水磨坊8处。这种原始的水利碾磨在三里河上一直延用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才为电力所代替。70年代以后,由于城关附近工业不断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同时,随着区域水资源的减少,滦河水位严重下降,三里河干枯,河道成为排污沟,固体垃圾堰塞河道,昔日的母亲河成为城市肌体上化脓的疮疤,更是广大居民心中的剧痛。↑ 这个索引图显示了本次介绍中选择的图像的位置。艺术被融进了这个生态复原景观:受当地著名的剪纸艺术的启发,一段800米长的折纸走廊贯穿于本工程的中心地带。于是,迁安市政府决定彻底改变三里河河面及两岸面貌,全面实施三里河生态走廊工程。2007年初将项目委托给“土人设计”。工程包括污水截流,引水和生态重建等所有内容。工程分为三段:上游引水段、中部城市段、和下游湿地公园段。从2007年4月开工到2010年初,经两年的持续建设,除下游湿地公园仍然在建外,其他两段均告完成。“芦苇丛生、绿树成荫、雀鸟栖息”的优美环境已然重现这座北方钢城。↑ 图中展现的是2006年时现场的情况。本工程把以前的垃圾场和污水排放处改造成了一处生态基础设施和日常景观。↑ 这是生态走廊上游地区的一幅典型的图片,主要特色是一条新建的、绿色植被茂密的小溪,它从滦河里引水,两边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生态廊道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高差,将被防洪堤隔离在外的滦河水从上游引入城市,源头处形成地下涌泉,进入城市并改善其生态条件后,又在下游归流入滦河;考虑到滦河水量的不确定性,三里河设计为串珠式的下洼式“绿河”,即使在没水的时候,也能保持串珠状的湿地,同时结合城市雨水收集和中水的生态净化和回用,使绿带具有雨洪调节功能,深浅不一、蜿蜒多变的拟自然河道设计,营造一个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场地中原有树木都保留, 从而形成众多树岛,令栈道穿越其间;整个工程倡导野草之美和低碳景观理念,大量应用低维护的乡土植被,水草繁茂,野花烂漫。沿绿带建立了一个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与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有机结合,向沿途社区完全开放,营造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城市景象。↑ 有弹性的绿色河流策略:河流现存的水泥水渠被取消了,在主水道的岸边建造了生态湿地,以便控制洪水、治理城市里的雨水径流,起到了“绿色海绵”的作用,创造了多样的野生生物栖息地。↑ 生态走廊的中段穿越了人口密集的社区,主要特色是那段800米长的折纸。这些中国红艺术品是由玻璃纤维制成的,曲曲折折地摆放于以前的河道边上早就存在的柳树下。↑ 折纸使得遮盖物、座椅、木板路和照明成为一个整体,蜿蜒在现场已有的树木周围。↑ 折纸沿着生态走廊“展开”,与黄色的野菊花形成鲜明的对比。野菊花是当地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它们不怎么需要维护,可以用来做中药。↑ 两个年轻女孩正淌水过河,复原的母亲河与她们的祖母们讲述的传奇故事现在听起来成了真的:这里是“芦苇和荷花茂盛、水里面满是鱼和甲鱼”的一个

文档评论(0)

sd7f8dg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