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求谏1

秦王李世民 魏 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纳谏之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昭示闻谏之诚,倡导直谏; 二是纳谏方法得当,兼听则明; 三是注重纳谏效果,择善而从; 四是完善制度措施,畅达言路。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说:“过去,虞舜制造漆器,夏禹雕镂案板,当时规谏禹舜的有十几个人。装饰食物器具这些小事,何必要苦苦规谏?”褚遂良说:“雕刻器物会贻误农业生产,织造五彩丝带会耽误妇女织布做衣的工作,首先倡导奢侈淫逸之风,这是国家危亡的开始。漆器不停做下去,一定又会用金来做。金器不停做下去,一定又用玉来做。所以刚正的大臣一定在事情开始时加以劝阻,等到过失已多得不能再多时,就没有再规谏的必要了。” 第六段翻译1 太宗说:“你说得对啊!我所做的事,如果有不妥当的,有的正在开始,有的已快结束,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进言规谏。我近来看前代的史书,有的大臣向国君规谏事情,国君就回答说:‘已经办过了。’或者说:‘已答应过了。’竟然不为之马上停止并改正错误。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来啊。” 第六段翻译2 造漆器、雕镂俎,这都是无关国家大 政方针的小事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苦 苦规谏呢? 造漆器、雕镂俎影响了农业生产,所以群臣会苦谏。 更重要的是此种行为从性质上来讲是“首创奢淫”,而这恰恰是“危亡之渐”,因为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久而久之,小的错误就会发展成大的错误。 唐太宗为何对古代的谏者的“及其满盈,无所复谏”的行为有所不满?他对大臣提出了什么要求? “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就是说不管是刚有苗头,还是快要终结了,都应该进谏,即使不能防微杜渐,也要做到亡羊补牢。 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问题研讨: 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类比论证: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假设论证: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对比论证: ◆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事实论证: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问题研讨 从课文中,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勤于政事 他希望得到大臣的规谏,以匡救自己的过失,对此“夙夜未尝不以此心”。? ☆虚怀若谷 为了求谏,他放下架子,“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为了防止大臣因恐惧堵塞言路,“每有谏者”,纵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 ☆宽厚体谅 ☆处事谨慎 对大臣进谏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努力创造一种君臣相得的良好氛围。 时常将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挂在嘴边,提醒自己和大臣。即使在“闲居静坐”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唯恐出了差错,“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古时谏者“及其满盈,无所复谏”,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目的在于不能防微杜渐,也要亡羊补牢。 当然,由于唐太宗晚年居功自傲的 情绪增长,逐渐“不悦人谏”,独断专 行,留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历 史遗憾。 课文对于纳谏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 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 纳谏指的是上级接受下级的意见,抛掉等 级的外衣,它与我们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同一个 意思。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 要面对别人的意见。这些段落对于纳谏的论述 告诉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人贵有 自知之明,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有时候自己很 难发现,别人发现并指出来了,这是对自己有 好处的事情,绝不能因为别人的话不中听,或 者认为别人的话揭了自己的短,而拒不接受。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鉴,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秀高 彭洪明 教学目标 1、了解《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 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 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 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 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 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