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与1936年的救国会运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钧儒与1936年的救国会运动

沈钧儒与1936年的救国会运动 张芳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浙江 嘉兴314001) 摘要: 沈钧儒是1936年的救国会运动的重要领袖,其人民救国联合阵线的主张为实现“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沈钧儒;救国会;救国联合阵线 1936年的救国会运动是以上海为中心的一次全国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次救亡运动成为了“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转折点,为实现“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而这一运动是“由知识分子推动,由知识分子参加,由知识分子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 [1]445充当这次运动领导的知识分子组成了一个领袖群体,其中最重要的领袖人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君子”,而沈钧儒则是他们七人中公认的领袖。 救国会运动中最重要的领袖 沈钧儒是辛亥革命元老,“浙江名宿,众望所归”。 [2]( 123页)1936年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形成了以‘七君子 ’为核心的救国会,沈钧儒并且成为‘七君子 ’的领头人”[3]121,也成为了当时上海和全国救亡运动的精神领袖,站在了抗日运动的前列。 投身上海救亡运动,担当组织宣传民众的领头人角色。 “九一八”以后沈钧儒投身到发起组织各种救亡社团的救亡运动中,并在救亡运动中逐渐成为救国会运动的领头人。 1.沈钧儒是救国会这一爱国团体的创始人。1936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前,沈钧儒就参与创建了各类救国会组织的活动。 1931年12月19日,沈钧儒与褚辅成等旅沪浙人发起成立浙江省国难救济会被选为理事。同一天,“上海成立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为发起人之一”。[4]97页) 1932年2月中旬,与诸辅成等发起组织“上海各团体救国会联合会”。[4]99页)1935年12月27日由文化界知名人士300余人组成的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由沈钧儒、马相伯、章乃器等9人组成主席团,沈钧儒被推选为执行委员并主管组织部。[5]119页)随后,有沈钧儒参与发起成立的救国会组织还有1936年1月9日成立的上海各大学教授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在他生前写的回忆文章《我和救国会》中,详细地记述了沈老是叙餐会的公开召集人,救国会这一名称也是沈钧儒提议后被大家接受采纳的。[7]970页)。 2.沈钧儒是1936年上海地区抗日救亡社团及救亡运动的实际领导人。1936年沈老61岁,时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及上海律师公会领导人,是一位为人们所敬仰的维护进步、主持公理和正义的有名的大律师。上海律师公会在沈钧儒的主持下,一直活跃在救亡运动中,是联系上海上层爱国人士的重要团体之一。1936年1月28日,上海各界民众800余人举行了淞沪抗战纪念大会,沈钧儒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并任执行主席,第一个在大会上做报告。[5]119会后大会通过成立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并成立领导机构,沈钧儒任主席兼执行委员会委员。在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组织的群众爱国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总有年逾六旬的沈钧儒的身影,他和群众一道高呼口号,高唱救亡歌曲。在沈钧儒的影响下,民众救亡队伍不断壮大,核心力量逐步形成。1936年6月1日,全国20余省60多个救亡团体在上海举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大会由沈钧儒任主席并致辞。沈钧儒被选为执行委员及常务委员。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区一面抗日救亡的大旗,沈钧儒就是掌握这面大旗的伟大旗手。”[5]137页)至此由沈钧儒为首的知识分子领导的上海救亡运动扩展到全国。 和沈钧儒一起发起组织救国会的陶行知在1936年7月13日《留别沈钧儒先生》的诗中真切的反映了沈钧儒在爱国救亡中领头人的角色。 “他是中国的大老,他是少年的领头……他是中国的大老,他是同胞的领头……他是中国的大老,他是战士的领头……他是中国的大老,他是大众的领头。”[6]624页) (二)“七君子”事件把救国会及沈钧儒推上了救亡事业的最前列。 1.1936年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掌握了整个救亡运动的领导权。 1936年上海救亡运动的领导力量有两部分,一是中共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二是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中共方面由于当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占统治地位,在其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实行了关门主义,只是“下层统一战线”,特别是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被迫迁入苏区,白区党的组织绝大多数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中共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救亡运动中就基本处于被动局面,从而未能掌握对整个救亡运动的领导权。另一支领导力量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救国会则力量不断加强,“不但为工人、职员、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所拥护,而且得到了一部分工商界人士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同情与支持,促进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7]12 “九一八”以后,国民党敌视民众救亡运动,查封救亡刊物,恫吓和暗杀爱国民主人士。“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