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阿司匹林抵抗(阅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阿司匹林抵抗(阅读)

内 容 阿司匹林应用现状 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 阿司匹林抵抗发生机制 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研究 *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进展及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干预 天津天士力医药营销集团有限公司 大约公元前400年,Hippocrates建议,在妇女分娩时可用柳树叶汁(富含水杨苷)来止痛 阿司匹林的诞生 Peter C Elwood et al. Clinical Medicine 2001;1:132-37 1763年,英国伦敦 的 R E Stone 向皇家学院院长写信说,他用柳树叶汁提取的白色粉末治疗发烧患者效果良好,水杨苷似乎才首次引起了化学家的重视 * ASA目前应用现状 一级预防: 中年男性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 ↓44% 二级预防: 65项研究荟萃分析:高危患者心血 管事件发生率↓23% * 287个随机研究、135,000 患者5年跟踪研究心血管事件下降 25-30% MI、STROKE、DEATH发生心血管事件 10-20% BMJ 2002;324:71-86 * 长期预防: 应用ASA的动脉血栓患者仍有 10--20%反复发生血管事件 国外文献: AR发生率5--45% * AR概念: 使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事件的剂量患者,对ASA抗血小板反应不佳或无反应。包括:血栓事件发生和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服用ASA不能预防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又被称为“临床AR”。 * Aspirin NSAIDs ADP receptor COX-1 TXA2 GPIIb - IIIa Signalling pathways ADP receptor antagonists Clopidogrel THROMBIN receptor Thrombin inhibitors II Fibrinogen 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 dipyridamole Fibrinogen Receptor Antagonists AA 血小板的多受体活化途径 * * ASA+复方丹参滴丸 抗血小板活化临床探讨 * 复方丹参滴丸明显降低UA 患者血浆GMP-140含量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 P0.01 ,组间比较﹟P0.05。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年10月第8卷 第5期 ﹡ ﹡﹡ ﹟ 研究对象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6年4月门诊和住院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424例,服用75-300㎎/天≧7天的ASA,吸烟者戒烟≧5天。 * 试验方法 取静脉血测定: 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 * 患者入选标准 AR:①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20% ②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70% ASR:①或② * 服用方法 AR+ASR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两周后复查血小板聚集率 * 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 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x±s) 联合用药前 联合用药后 P值 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65.39±23.61 35.23±24.59 ﹤0.05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45.12±24.55 29.91±16.15 ﹤0.05 * AR+ASR 显效 有效 有效率 (例) 107 48(41.1%) 25(27.1%) 68.2% * 显效48例,有效25例 有效率(73/107)68.2% * 迁移 抗肥大细胞脱颗粒 抗白蛋白渗出 丹参(丹参素) 三七 (三七总皂苷) ICAM-1-CD18/11b XO O2- O2 H2O2 O2- O2 NADH oxidase H2O2 滚动 抗白细胞粘附 SOD catalase SOD catalase 抗血小板聚集 抗氧化 * 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作用机理 既往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 对红细胞行为有较强的干预作用 丹参多酚酸可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 推测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阻断血栓素合成的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不同 * * * * 支持下述重要信息 阿司匹林的诞生酝酿已久 背景资料: 阿司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人们常常将它作为治疗发烧的廉价“良药” 。大约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Hippocrates就建议,在妇女分娩时可用富含水杨苷柳树叶汁来止痛。至今在野外生存条件恶劣没有药物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