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种群生态学三.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基本概念 §2 种群特征 §3 种群的分布与多度 §4 种群动态 §5 种群增长模型 §6 种群调节 第一节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2 种群特征 第一节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 种群分布与多度 第一节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4 种群动态 §5 种群的增长模型 种群的增长模型 非密度制约种群增长模型 增长率不变的离散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 数学模型 模型的生物学意义 几何增长模型及草夹竹桃(Phlox drummomdii)假设的增长曲线 增长率不变的连续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 模型(微分式、积分式) 模型的生物学意义 苏格兰松和领鸽种群的指数增长曲线 种群瞬时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的关系 模型的应用 种群的增长模型 非密度制约种群增长模型 密度制约种群增长模型 离散增长模型 连续增长模型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连续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 模型(微分式) 模型(积分式) 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五个时期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意义 它是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它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模型中的两个参数K(环境容纳量)和r(瞬时增长率 )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验证(实验室验证)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验证(野外验证) §6 种群调节 季节波动 不规则波动 周期性波动 种群暴发 生态入侵 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季节波动 季节波动的应用 不规则波动 不规则波动的应用 周期性波动(规则性波动 ) 种群暴发 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 如紫茎泽兰原产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现已蔓延到北纬25033/地区,并扩展到广西、贵州境内。常连接成片,形成单种优势群落,侵入农田,危害牲畜,影响森林生长,称为当地的海草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指生物通过扩散造成异地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现象,入侵生物种包括细菌、害虫、藻类等,传播途径千变万化,常令人防不胜防。 1845年,爱尔兰从南美引进的马铃薯带有晚疫病,导致境内马铃薯全部枯死,饿死150万人,成为人类史上“生物入侵”造成的最大悲剧。19世纪中期,从俄国侵入北美的白松锈病,几乎毁灭了美国全部的白松;20世纪七十年代,为平息境外传入的“猪霍乱”,荷兰销毁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存栏生猪。近10年多来,生物入侵的势头并没有减弱。1986年英国爆发“疯牛病”事件,欧盟各国为防止该病入境至少耗去30亿欧元。美国康奈尔大学公布的数据表明,美国目前每年要为“生物入侵”损失1370亿美元。 我国也曾吃过“生物入侵”的苦头。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为保护黄山的松树免遭境外传入的松材线虫侵害,国家一次性就投入6190万元建立防护体系。 如今,随着交通日益发达,高山、海洋等阻隔屏障的作用正逐渐弱化。物种的全球大旅行,增强着全球生物跨国大入侵的趋势。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有害生物黑名单的马铃薯甲虫,正从欧洲持续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东推进。我国2001年出入境总人数已达2亿,入世又使我国进入一个国际贸易和旅游发展的新时期,“生物入侵”问题无疑将日趋重要。 生物入侵 环保部统计数据称全国共有45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中国传统美食食材的大闸蟹和鲤鱼,也成为横行欧美的中国入侵物种。 生物入侵 种群衰落 §6 种群调节 季节波动 不规则波动 周期性波动 种群暴发 生态入侵 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种群调节 种群数量受天气的强烈影响--气候学派 捕食、寄生、竞争、食物等生物因素对种群起调节作用--生物学派 种内成员的异质性--自动调节学说 社群的等级和领域性--行为调节学说 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内分泌调节学说 遗传多态--遗传调节学说 种群调节的新理论 气候学派(昆虫为研究对象) 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 种群的数量大发生与天气条件的变化明显相关; 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认稳定性。 生物学派 种间因素 平衡学说(Nicholson A J):种群是一个自我管理系统,为了维持平衡,当动物种群的密度很高时,调节因素的作用必须更强,当密度低时,调节因素的作用就减弱。 Smith的种群调节观点:种群的特征是既有稳定性,也有连续变化。密度虽不断变化,却是围绕着一个“特征密度”而变化。非密度制约因素不可能决定种群的平衡密度,只有密度制约因素才能决定种群的平衡密度。支持生物学派的证据有不同来源,有的强调食物在决定种群动态中的作用;有的强调寄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