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植物-被子植物门 1.特征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类,与裸子植物不同处是种子为果实所包围,如桃,梨等. 繁殖器官为明显的花,所以又称为有花植物,是植物界中结构最完善的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陆生,水生或寄生. 输导系统发育.单叶或复叶,形态多种多样.羽状脉或平行脉,细脉都结成网状,大多数为重网. 最早的被子植物发现于早白垩世初期,至晚白垩世就迅速广泛分布,古近纪和新近纪时遍布全球,繁盛于新生代. 被子植物主要特征 成熟的种子不裸露,如桃、梨等,有果实包围。 有花植物--有性繁殖器官 乔、灌、藤、草等均有 分为单子叶纲和双子叶纲 K1出现,R出现草本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冠(花瓣)、雄蕊群和雌蕊群所构成。 2.分类 根据种子内子叶的数目分为两个纲: 双子叶纲和单子叶纲. 单子叶纲的特征是: 胚只有一个子叶,多为草本植物,叶脉为平行脉或弧形脉,少数羽状脉. 双子叶纲的特征是: 胚有两个子叶,茎有形成层,乔木,灌木或草本,叶脉多为复杂的网状脉. 3. 化石植物代表 五、植物发展的阶段性 菌藻植物阶段:水中,无器官分化 太古代---早泥盆世 裸蕨植物阶段: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植物由水中登陆,出现适应陆生潮湿环境的植物,有简单维管束。S3-D2 蕨类和早期裸子植物阶段:①D3-C1蕨类植物开始兴起;②C2-P1蕨类植物到达极盛裸子植物出现。主要成煤期,沼泽发育 裸子植物阶段①P2-T2干旱,裸子植物初步兴盛;②T3-K各类裸子植物极为繁盛 被子植物阶段:K1出现,K2显示出了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排挤了裸子植物 早期维管束植物阶段 C2-P1蕨类植物到达极盛,沼泽发育 C2-P1蕨类植物到达极盛,主要成煤期 植物界与动物界具有相同的演化规律 水生 陆生 低级 高级 简单 复杂 一.概述 1.孢子花粉——即孢粉,为孢子植物的孢子,种子植物的花粉,都是植物的生殖细胞。 孢子花粉 2.地层意义 孢子束、花粉束成熟后,产生数量巨大的孢子、花粉,借助于水、风、动物等媒介,传播四方,并存在于沉积物中。 由于他们的外壁是一种稳定性的碳水化合物,近以角质层或纤维层,能耐温、耐压、耐酸、耐碱,所以可以保存在地层中形成化石,甚至在一些“哑层”的红层中或浅变质沉积物中均有发现,有重大的地层学意义。 3.应用 经统计、分析、找出地层分布规律及组合特征,可划分对比地层;不同地理气候环境生长不同植物,形成不同孢粉组合,可恢复当时当地的古气候、古地理环境。 二.形态结构 1.形态特征 孢粉均由其母细胞发育而成: 孢粉母细胞经两次分裂形成4个相连的子细胞,称为四分体。 成熟以后,四分体子细胞独立存在。每个子细胞体均称为孢子或花粉。 它们在四分体中排列位置不同而分为两类型: 辐射对称 左右对称 2.构造特征 (1)极性 极轴:由四分体中心的一点通过孢粉中心达于 表面的理想线叫极轴。 极: 极轴与孢粉表面的交点叫极。 近极、远极: 位于四分体中心的一极叫近极, 反之为远极。 近极面、远极面:近极或远极附近的表面。 赤道轴:与极轴垂直的最大直径叫赤道轴。 赤道面:赤道轴所在的面叫赤道面。? (2)对称性 即左右对称、辐射对称。 (3)萌发器官 萌发口:指外壁上的开口或薄弱部分,孢粉成熟后由此出芽或生出花粉管,进行繁殖,该位置叫萌发口。有四种类型: a 裂缝——是孢子在四分体时留下的单射线痕或三射线痕裂开的单裂缝和三裂缝。见于苔藓、蕨类、孢子、常见单射线(单缝孢)、三射线(三缝孢)、不固定射线(无缝孢)三类。 b??孔——花粉壁上圆形开口,单孔、双孔、多孔、散孔等。 c??沟 ——花粉壁上长形开口,无沟、双沟、三沟、四沟、多沟,形状各异。 d 孔沟—— 是在沟的中央有一个孔的类型。个体系统发育表明:沟是本来的形状,孔是由沟收缩、转移而形成的。 三.孢粉分析的工作方法 1.采集样品:采集新鲜面,严防将现代的孢粉混 入样品中,同时样品作好编录 2.室内分析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