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类汇编(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十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docVIP

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类汇编(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十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类汇编(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十八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

专题十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高考试题考点一 维新思想1.(2013年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仅摭拾泰西皮毛”批评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批评洋务派“不识国民之原理……政治之本原”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故D项正确。2.(2013年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特征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前两个历史环节不符;B项与三个历史环节都不相符。3.(2013年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关键信息“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可知康梁反思了戊戌变法,认识到了开启民智的重要性。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康梁变法借鉴了日本的经验,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康梁提倡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靠朝廷,排除;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敢发动民众运动,排除D项。4.(2013年重庆文综, 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可知该书出版的目的是学习西方进而抵御西方侵略;并且本书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由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该书为《海国图志》,其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并影响到后来的洋务运动。5.(2013年福建文综,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及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评论认为《劝学篇》使中国人“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即强调《劝学篇》符合现实,顺应了时代潮流,A项正确。B项“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与史实不符;C项材料无体现;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6.(2012年北京文综,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史料的解读能力。抓住史料中的固定名词或专用名词即可作答,它们是不可以分开的,如“本末”“体用”,由此可知①③⑥错误。故选B。7.(2012年天津文综,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朝时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为了顺利在中国传教,在画世界地图时故意将中国放在了世界的中央。明清时期

文档评论(0)

3033t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