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毕业论文浅谈五脏阳以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毕业论文浅谈五脏阳以竭;》

河北北方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五脏阳以竭” 姓 名: 班 级: 层 次: 专 科 单 位: 学 号: 2015年 10 月 30 日 浅谈“五脏阳以竭” 2013级中西医结合班 学号:131140230 [摘要] 如果阳气不足,“五脏阳以竭”就会使一些体内的水液不能转换成气,于是停聚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是停聚在松软的皮肤组织下导致水肿,或是停聚在胸、腹腔导致胸水、腹水,也可能停聚在内脏,形成五脏水病。 关键词 五脏阳以竭 “气化” 温药和之 人的身体里含有百分之多少的水吗?正常的水液代谢是什么样的呢?人体的成分70%是水,可以说人几乎是一个“水人”,所以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机体在很大程度上就必须保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一旦代谢失衡,就容易导致“水病”。 人体内正常的水称为“津液”,参与人体津液代谢的器官主要有肺、脾、肾、三焦、膀胱等,首先,“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喝的水先到达胃,在消化水的过程中脾也一同加入,吸收的水分由脾运转全身,其中由脾升注到肺的水液运行过程是脾输送水液的重要形式,肺主管通调水道到膀胱,肺接纳到水液后,即将水液输送到下焦膀胱,再由膀胱的主子肾脏进行进一步的代谢,而最终形成的代谢废物交由膀胱变成尿排出体外,或交由皮肤变为汗排出,每天如此,日夜不停。 所以如果阳气不足,“五脏阳以竭”就会使一些体内的水液不能转换成气,于是停聚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是停聚在松软的皮肤组织下导致水肿,或是停聚在胸、腹腔导致胸水、腹水,也可能停聚在内脏,形成五脏水病。 1 原文阐释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去鬼门,洁净府,精以时限,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帝曰:善。 黄帝说:有的病不是从外表毫毛而生的,是由于五脏的阳气衰竭,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耗于外,形体浮肿,不能穿原来的衣服,四肢肿急而影响到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怎样呢?岐伯说:要平复水气,当根据病情,衡量轻重,驱除体内的积水,并叫病人四肢做些轻微运动,令阳气渐次宣行,穿衣服带温暖一些,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用缪刺方法,针刺肿处,去水以恢复原来的形态。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开汗孔,泻膀胱,使阴精归于平复,五脏阳气输布, 以疏通五脏的郁积。这样,精气自会生成,形体也强盛,骨骼与肌肉保持着常态,正气也就恢复正常了。黄帝道:讲得很好。 1.1 发病机理 原文概括为“五脏阳以竭” 以:同已、竭:阻绝、阻遏。谓五脏阳气阻遏不布、津液不化,则聚而为水肿。(五脏阳气阻遏,尤以肺脾肾三脏为要) 肺气阻遏,失于宣降 ——水道不调、津液不布        脾阳阻遏,运化失健 ——不能散精制水 肾阳阻遏,气化失司 ——不能蒸腾水液 上述任何一脏功能失调,阳气阻遏,均可致水液代谢失调、津液不化、水气不行,停聚潴留皮肤、胸腹等组织间,发为水肿病。 1.2 症状表现 形体浮肿、四肢胀急、气逆喘息 1.3 治疗原则 治疗总则:“平治于权衡” 言辨证论治时,权衡病情轻重缓急,以调整其阴阳,使人身各脏腑恢复阴阳平衡,水液通调,水肿病已。 治法:提出治水三法 总的精神,宣通阳气,与水邪以出路,使停聚体内的水湿得以排除。 开鬼门——即发汗法,使水邪从汗而透、自皮毛而解。但发汗中寓有宣通肺气之意(如越婢汤)。 洁净府——即利小便法,使水邪从小便而出,自膀胱而解。但利小便中寓有温通气化之意(如五苓散中用桂枝)。 去菀陈莝一指去除久积之水邪,即逐水法(十枣汤)二指除血脉中郁积陈旧之物,即活血化瘀法。 针刺法 缪刺法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意在疏通经络。 2 如何治水 所以中医认为水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阳气这个“火”的不足,因此在治疗水肿这些疾病时,加温阳的药物,以促使水尽快转为气运转全身。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伤寒论》治水病可谓层次分明,基本上分为三个

文档评论(0)

gouj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