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宏观经济学 * 如果储蓄曲线不是垂直的 如果储蓄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向上倾斜的,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假定随着利率上升,人们增加储蓄。这时投资需求增加,均衡利率和均衡投资量都会增加。 如图2.11 宏观经济学 * 图2.11 投资需求的增加:储蓄变动 0 r I,S 原市场是均衡的 由于投资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I2 经济均衡点 上升到B B 利率上升 r2 S I1 r1 A I1 I2 投资增加 宏观经济学 *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增补) 现实生活中总供给曲线可有三种情况 0 P Y 当总需求增加到AD2时,国民收入增加到Y2,物价并不会上升。 a b c AS AD1 Y1 AD1 Y1 此时财政政策最 为有效,国民收入增 加最多。 宏观经济学 *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现实生活中总供给曲线可有三种情况 0 P Y 当总需求由AD2增加到AD3时,国民收入增加到Y3,物价也会上升。 a b c AS AD3 Y3 P3 E3 AD1 Y1 AD2 Y2 此时国民收入增 加会有挤出效应。 当已经实现充分 就业时仍然增加总需 求就只会涨物价了 AD4 P4 宏观经济学 * 谈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理解 (1)定义 (2)意义:衡量一国经济的综合指标 (3)统计标准:国民 (4)统计方法: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 (5)理解时注意的问题: A.最终产品的价值,所以有增加价值法 B.当年的,过去生产的及旧物交换不计入内 C.有形的产品与无形的服务, D.现期的,所以有物价因素 E.市场的,所以有地下经济与家务劳动问题 (6)名义GNP与实际GNP问题 (7)人均GNP 宏观经济学 * 谈对国民均衡的理解 (1)国民经济均衡的涵义, (3)衡量的指标:实际GDP (2)意义:稳定健康发展的条件 (5)如何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 D.经济增长政策 E.国际经济政策 (6)联系当前经济形势 最简单的理解: 总需求=总供给 包含: 总量均衡 结构均衡 产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 要素市场均衡 财政收支均衡 国际收支均衡 还 包 含 (4)各市场均衡的条件 产品市场:Y=C(Y-T)+I(r)+G 金融市场:S=I(r) 宏观经济学 * 本章小结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是指一个经济一定时期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既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又等于所有要素收入的加总。不同方法测算出的GDP值是一致的。 宏观经济学 * 本章小结 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用实际GDP来衡量不同时期产出的变动才有意义。运用价格指数,就可以得到实际GDP。 失业率考察的是经济中想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占总的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失业率上升将导致GDP增长率下降 宏观经济学 * 本章小结 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和技术决定。 完全竞争企业对生产要素需求量是使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相等时的数量。因此,每种生产要素按其边际产出得到报酬。 当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时,总收入恰好分配给所有的生产要素。 宏观经济学 * 本章小结 在封闭经济中,经济的产出被用于三方面,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 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投资取决于利率,政府购买则是由国家财政政策决定的外生变量。 通过实际利率的变动能够实现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均衡。 宏观经济学 * 本章小结 财政政策的变动会改变国民收入的构成, 如政府购买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会在使均衡利率上升的同时减少投资。 投资需求的增加在储蓄不变的情况下,只会引起实际利率的上升;而在储蓄变动的情况下,会提高均衡投资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宏观经济学 * 2.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将已知的各项条件代入国民收入恒等式,得到: (2.41) 等式左边表示国民储蓄S,S由潜在 国民收入水平Y和外生变量G、T决定。 因此S也是不变的,我们用 表示。 宏观经济学 * 2.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由此可以得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2.4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禹治水课件(公开课)37页.ppt
- 定稿_第十二章_水解.ppt
- 定稿组织职能.ppt
- 定向钻进复习资料.ppt
- 妇科麻醉并发症及风险.ppt
- 孤独是否是坏事.pptx
- 好课:教材处理既要“得体”,又要“得法”.doc
-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中华讲师网.ppt
- 好用六思品(上):欢庆祖国的生日.ppt
- 宏德临床抗菌药物监测系统使用手册.doc
- 2025至2030年中国钟表螺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重汽万向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中效空气过滤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直接作用式温控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维琪浴组合器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重型脚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重型置物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珠宝饰品展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周边传动吸泥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轴承座内球面车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