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第册教案(1-4)单元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一至四单元)
2007学年上学期 苏巧丹
第一组:自然奇观
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 感受大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神奇。3、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5、积累精彩的词句和语段。
引导“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教学设计参考思路:
课文哪些地方给你得印象深刻〉原因是什么?(初读)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具体生动,再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想象这部分描写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边读边想,哪些词句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
比照图片、录像;说说自己脑海中想和真实的画面的异同。
续写,想象写话。如火烧云:写出火烧云形状的神奇变化来。看谁想象丰富、描写生动。(天空还会出些什么来?除了动物,还有其他的东西吗?)
利用资料资源,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背景,让学生在边读课文和资料信息中,用眼、用耳、用心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并学习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6.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7.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章脉络。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潮来前
观潮 潮来时
(时间顺序) 潮过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