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活动单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体验文章的意境美。
2.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景物中交融着的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
【活动方案】
活动一:知识链接
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活动二: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1)字音落实
闰煤屑蓊郁踱步弥望点缀袅娜羞涩颤动霎时泻参差脉脉酣睡斑驳倩影峭楞楞梵婀玲乍看媛女鹢首棹纤腰敛裾惦念
(2)圈画出作者集中写“荷塘”与“月色”的段落。
活动三:品读文章集中描写景色的部分
思考: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明确:(1)落实主要段落(第4、5、6段)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的四周(2)分段赏析
繁茂茂盛 比喻
洁白袅娜 博喻、拟人幽微清雅 比喻、通感
饱含深情 拟人、比喻
1.叠词的运用,富有音乐美
2.动静的结合、虚实结合
补充:
(1)运用比喻的句子:
例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舒展、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圆形舒展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
(2)运用拟人的句子:
例析:“袅娜”,本指草木细长柔软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羞涩”,意思是难为情,态度不自然,是专写人的情态的词。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荷花妍媚多姿。
(3)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我们把五官功能相互转换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又称移觉)。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
小结: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层次井然,委婉精细,栩栩如生,柔美动人。整段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写荷叶、写荷花、写荷香、写荷波,都确然是在月光照耀下的。补充:月色本来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哪些传神的动词,描绘了月光的形象? “泻”——用得传神。它紧紧扣住前面月光如水的比喻,写出月光由上而下,一泻无余的动态美。并且用“静静”两个字加以修饰,生动地描写出月光如水的情形。 “浮”——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把雾的轻柔以及水气由下而上的慢慢扩散,弥漫整个荷塘的样子,准确地表达出来。以动写静,非常巧妙。 “洗”——写出叶子和花在月光的辉映下,呈现出一种乳白色而鲜艳欲滴的状态,同时又侧面借月下的叶子和花写出月光的柔和。 “笼”——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朦胧缥缈的姿态。 “画”——树影原本是偶然地印在荷叶上的,一个“画”字就把偶然变成了“人为”的动作,仿佛用无形的手在展现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的真和美。 赏析: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明确:这一句转折复句是前几句描写月色的总结。作者又一次运用“通感”的修辞说法,把上文描写的月光、树影揉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既树立视觉形象又树立听觉形象,给读者以清新雅洁的艺术享受。
总结:这一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了几个传神的动词,并运用比喻、对比、通感等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象,使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1.由近及远的顺序,突出寂静、冷清、朦胧、苍茫的特点。
2.叠词的运用。
小结:这一节重点在写树,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笼罩之下的,似乎无一处写月,其实处处体现了月色。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活动四: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文中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蝉蛙如此“热闹”,“我什么也没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