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的吃与养生.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人的吃与养生康熙皇帝 (文/潘洪钢) 中国人讲究吃,也讲究吃的健康,这就是所谓养生。清代养生理论和故事也很多,这里我们不谈养生的理论,只来说说养生与吃的一些故事。 清代,秉承中国人古来传统,对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十分重视。如康熙帝就很注意饮食与健康问题,还总结出一些饮食与养生的理论。由雍正帝追忆康熙教子格言所著录《庭训格言》一书中,总结了不少吃与养生的观念,其中最重要的有二条:一是饮食有度有节,“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二是饮食不可随其嗜好,“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就是说,每个人的饮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能任由所好,喜欢的食物就多吃,对养生极为不利。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与其饮食有度,注意养生不无关系。康熙还经常关心亲信大臣的饮食。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七月江苏巡抚宋荦在奏为老病乞休事折中说“赋性迂执,凡事过于用心,不以年老为意。”康熙皇帝看到后朱批:“年老之人,饮食起居须要小心。”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得知大学士李光地疮毒复发,准备坐汤,用洗温泉的办法治疗,康熙同意他坐汤的办法,并且指出最好是春天去坐汤,并告诫李光地“但饮食中留心,生冷之物不可食。”显然,康熙认为,李光地发疮毒,特别要忌食生冷的食物,饮食好坏对保证身体健康和对疾病的医治是有很大关系的。 饮食之要,在于适合自己。上一篇我们讲清人吃的趣闻时,提到了几个关于吃多与吃少的故事,如有的官员凌晨上早朝以前,要吃实心馒头五十个、黄雀五十只、鸡蛋五十个、喝酒十壶,才能保证一天都不饿;有的人同样上朝,却只吃几片土豆、喝清水一碗,也能保持一天不饿。二人在当时的条件下,都算是高寿之人。是什么道理呢?当时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需求不同,习惯也不同,所以不在于吃的多与少,而在于按照个人的需要安排饮食。 就主流而言,清人仍然是崇尚“食勿过饱”这个孔夫子总结过的饮食原则,“养生不在安饱”,过饱和过于安逸,都对健康不利。清代有个当过御史的宗室叫达德,每天早餐吃饱以后,一天不再进食,每天行走十里至数十里,把个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走遍了,一生无病,到老了愈加健壮。御史程澄红,每天只吃几个馒头,喝几碗粥,几十年不吃米饭,年过七十,身体健康如同五十岁的人。雍正时户部尚书德明,每晚绕宅千步而后就寝,愈老愈健。清人赵慎畛在《榆巢杂识》一书中记叙了这几则故事之后感慨说:“古人云:‘身要常劳。身愈劳愈强健。’又有云:‘食取补气,不饥即已。’”饱生众疾,“信乎养身之不在安饱也。”人要健康长寿,主要不在于安饱。清人陈康祺讲了他自身的亲身经历,当年避难于山中时,偶然得一鱼一肉,如同“八珍”,甘美无比。后来到江南等地作官,僚友之间互相宴请,节日更是忙碌于餐桌之间,有时一天要赴宴四五处,每宴必然是山珍海味杂陈于前,但他却再也没有从前那个食欲了,每次听到有人请吃饭就皱眉头。为什么呢,他总结原因在于,吃得太多太饱,饮食健康的关键在于一个“少”字。“是以宋人治具宴客有三字诀:曰烂,曰热,曰少。烂则易于咀嚼,热则不失香味,少则俾不属餍而可饫。后品“少”之一字,真妙诀也。(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三,中华书局,清代笔记史料丛刊本,1989年4月版,第69页)梁章钜总结了他几位老师长寿的原因后说:“今人以饱食安眠为有生乐事,不知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养生家所忌也。”认为,真正的养生家是忌讳饱食安眠的。 晚清重臣李鸿章,上了年纪之后,每天以牛肉汁、葡萄酒为食,二者都是经过西医检查的。牛肉汁以温水冲服,热则无效。葡萄酒每餐后喝一杯,用以帮助消化。晚清川督刘秉璋,平生每餐只吃一碗饭,晚年所食更少,菜也吃得少,几乎只吃一样菜。偶然得病,则禁食,病好后“仍清斋数日”。虽然是这样个吃法,却精神健旺,步履如年轻人一般。到了八十岁以后,眼睛能看极小的字,耳能听极细之声,牙能嚼坚硬之物,而且“声如洪钟”,可见少食者多长寿。著名文人袁枚是个好吃佬,“精于饮馔”,但晚年多病,从他的诗集来年,他的病往往要服用大黄一类去火的药,显见得他是吃得太多了,“为食所伤”。虽然袁枚也活了八十多岁,但清代养生家认为,他若不是精食美馔,或可身体更好,如能节食,说不定可活到一百岁呢。(清·刘声木:《苌楚斋随笔·五笔》卷2,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1998年3月版,第931页)《清稗类钞》中也以勿贪口腹为饮食养生要义:“不问其肠胃胜任与否,而惟快一时之食欲,此大忌也。人本恃食以生,乃竟以生殉食,可不悲哉!人身所需之滋养料,亦甚有限,如其量以予之,斯为适当。若过多,徒积滞于肠胃之间,必至腐蚀而后已。故食宜有一定限制,适可而止者,天然之限制也。顺乎天,即顺乎道矣。” 这里所说的顺乎天,顺乎道 ,也是清人养生长寿的法则,其主旨在顺其自然,清人对此也多有认识。乾隆五十一年夏,扬州北湖的街市上来了一顶

文档评论(0)

luelan_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