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电算计算书(本科毕业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2012届) 题 目: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探索—住宅4 学 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5 1.1 工程背景 5 1.2 设计资料 5 第二章 结构截面设计和荷载计算 7 2.1 结构截面尺寸初选 7 2.1.1 框架梁 7 2.1.2 柱截面 7 2.1.3 楼板 8 2.1.4 剪力墙 8 2.2 荷载计算 8 2.2.1 恒载标准值计算 8 2.2.2 活载标准值计算 13 第三章 PKPM建模及初步设计 14 3.1 PKPM结构建模中考虑的控制参数值 14 3.1.1 周期比 14 3.1.2 剪重比 14 3.1.3 位移比 14 3.1.4 刚度比 15 3.1.5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15 3.1.6 刚重比(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 15 3.1.7 轴压比 16 3.1.8 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确定 16 3.1.9 地震作用调整中0.2Qo的调整 16 3.2 PKPM结构建模中参数输入 16 3.3 结构模型最终方案 21 3.4 SATWE对结构模型分析修改过程 22 3.4.1 模型一 22 3.4.1.1 周期比 23 3.4.1.2 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 23 3.4.2 模型二 25 3.4.2.1 周期比 26 3.4.2.2 倾覆弯矩比 26 3.4.2.3 轴压比 27 3.4.3 模型三 28 3.4.3.1 周期比 29 3.4.3.2 倾覆弯矩比 29 3.4.3.3 轴压比 30 3.4.3.4 剪重比和计算振型个数 31 3.4.3.5 刚度比 32 3.4.3.6 刚重比(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 36 3.4.3.7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37 3.4.3.8 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 37 3.4.3.9 构件配筋验算 41 3.4.3.10 梁挠度图 42 3.4.4 模型四 43 3.4.4.1 梁挠度图 44 3.4.4.2 周期比 45 3.4.4.3 剪重比和计算振型个数 45 3.4.4.4 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WDISP.OUT) 46 3.4.4.5 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分布 53 3.4.4.6 各楼层的刚度比 54 3.4.4.7 刚重比(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 58 3.4.4.8 层间受剪承载力 58 3.4.4.9 轴压比 59 3.4.4.10 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确定 61 3.4.4.11 地震作用调整中0.2Qo的调整 62 3.4.4.12 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各层平均侧移简图 64 第四章 探索性研究 68 4.1 改变振型数 68 4.1.1 选用振型组合数为15个 68 4.1.2 选用振型组合数为12个 72 4.1.3 选用振型组合数为9个 73 4.1.4 选用振型组合数为6个 75 4.1.5 选用振型组合数为3个 76 4.1.6 其它数据列表分析 78 4.2 是否假定全楼刚性楼板 79 4.3 柱截面和砼强度等级对轴压比的影响 79 4.3.1 柱子截面尺寸改变 80 4.3.2 混凝土强度等级改变 81 4.4 剪力墙的布置位置对结构参数的影响 83 4.4.1 倾覆弯矩比 84 4.4.2 周期比 87 第五章 楼梯设计 89 5.1 几何参数和材料信息 89 5.2 楼梯梯段板计算 89 5.2.1 荷载计算 89 5.2.2 内力计算 90 5.2.3 配筋计算 90 5.3 平台板计算(选用HRB235级钢筋) 90 5.3.1 荷载计算 90 5.3.2 内力计算 91 5.3.3 配筋计算 91 5.4 梯梁计算 91 5.4.1 确定梯梁的计算跨度及截面高度 91 5.4.2 荷载计算 92 5.4.3 截面设计 92 第六章 基础设计 94 6.1 地质资料 94 6.2 桩的设计 95 6.2.1 选择持力层并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95 6.2.2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 95 6.2.3 确定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并确定桩数n及其布置 95 6.2.4 基桩承载力验算 96 6.3 灌注桩桩身构造配筋 96 6.3.1 配筋率和配筋长度 96 6.3.2 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97 6.4 承台计算 97 6.4.1 承台受弯计算 97 6.4.2 承台冲切计算 98 6.4.3 承台受剪计算 99 结 论 101 致 谢 102 参 考 文 献 103 第一章 工程概况 本毕业设计主要内容为结构设计和体系优化探索,建筑部分设计只考虑初步的结构布置以进行下一步的结构设计,并未考虑地下室人防,楼梯消防等相关要求,同时图纸深度亦只需达到方案阶段要求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