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研讨.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荡中的南北中国 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思想 民族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成主流; 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 思想:儒受冲击,佛、道、儒三教并立; 文化:出现书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 长期分裂对峙,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 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中华民族更加发展壮大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魏 蜀 吴 (220—265) (221—263) (222—280) 西晋 建立(266—316) 统一(280—316) 十六国 东晋 (304—439) (317—420) 北 魏 建立:386 统一:439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420 齐 梁 陈 589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东晋 十六国 前秦 1、分裂的出现原因: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而其具有自给性、分散性和封闭性;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政治:统治后期中央实力削弱,而地方势力的膨胀; 矛盾: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爆发农民起义; 2、影响: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国弱民穷;但分裂状态下,统治者往往放松了对人民的控制,由此创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民族的融合;于此同时分裂中也孕育着统一。 材料1.“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三国·王粲《七哀诗》) 材料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上述两诗反映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反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带来的惨象 材料3.“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卷词),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进行评价 。 此句反映中国历史上特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中国历史上国家几经分合,“久分必合”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主流,而“合久必分”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北魏(386年—557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 ,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延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 1.改革的主要措施 其一,政治:整顿吏治 ;? 其二,经济:颁均田令;? 其四,迁都洛阳; ? 其三,文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 ? 仿照汉典章制度 说汉话 改汉姓 穿汉服 与汉人通婚 北魏孝文帝改革 2.改革的历史作用 (1)、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使政局稳定,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北方农业生产有了恢复与发展; (2)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魏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推进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