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孟子作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上学期 人文素质课《孟子》期末作业 学号 姓名:吴强 性别:男 班级号:04121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第7章) 译: 敬爱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敬爱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诗经》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家族和国家。’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去。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保不了。 评: 这里孟子用的是推己及人的方法,这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相辅相成的,即表达“己所欲,施予人”的想法。 这也是孟子在推广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孟子认为,小到“保妻子”,大到“保四海”,都需要推行仁政。并且,一旦这样做,则“天下可运于掌”,足见孟子对仁政的重视和推广。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第6章) 译: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重要的位置,施行天下最重要的道理。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金钱不能扰乱他的心,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向。这才叫做大丈夫! 评: 这句话是孟子批判公孙衍、张仪时说的。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而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这体现的是孟子对人,尤其是士大夫的道德要求,要求做一切的事都不能违背仁义道德的原则,否则,即使是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成功人士”,也不能算是大丈夫。 这与孟子一贯坚持的“仁”、“义”的思想核心十分契合。其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因此,对后世的积极意义是很值得肯定的。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第16章) 译: 孟子说:“有天然的爵位等级,有人间的爵位等级。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忠实、诚信,乐于帮助别人而不厌倦,这是天然的爵位等级。做到了公、卿、大夫等职位,这是人间的爵位等级。古代的人着重修养天然的爵位等级,人间的爵位等级也就会随之而来。如今的人着重修养天然的爵位等级,目的是为了获得人间的爵位等级。一旦取得了人间的爵位等级,就抛弃了天然的爵位等级,真是糊涂透顶了,结果必然把一切都葬送掉。” 评: 所谓天爵,即是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也就是说是自然而然就具有的,体现了孟子“性善论”思想。利用这自然的本性,再加以修养培养,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那么,人世间的爵位等级就会随之而来。但是很多人,不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如此,现代亦是如此,在青年时期,在学习时期,满腔热血,一心报效国家,但一旦取得某种职位后,便得意忘形,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就斤斤计较起自己的个人利益来了。以至最后身败名裂,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落了个遗臭万年。 这句话有个前提,就是人性本善。坚持人最初的善人,是不会贪图人间的爵位的,但是正是坚持了善,人间的爵位便会不招自来。相反,那些最后放弃了善一味追求人间的爵位的人,最后都落得一无所有。 我认为,这句话里,孟子主要想传达给我们两个意思,一是人性本善,而是告诫,甚至是警告,放弃善,就会遭到报应,终致一无所有。而这两层意思的目的,都是在说,善乃人之根本,人生而善,并且要靠善才能得以立足于社会。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第15章) 译: 孟子说:“人们没有经过学习就会的,是人的良能。不经过考虑就知道的,是人的良知。二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喜爱父母的,等到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爱亲人,是仁的表现,尊敬长者,是义的表现。有仁义,不需其他也能通达天下之事。(即能成就王者之道)” 评: 这里孟子从家庭伦理的角度,指出爱父母兄弟

文档评论(0)

KywATQmIh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