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级德育学分制革新分析
;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已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这为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加快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进程。学分制不仅带来了提高智育水平手段的变化,同时也对班级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大学班级德育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以积极的姿态应对。; 一、学分制及其特征分析;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相对应的概念,是教学评估的一种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必要数量学分作为准予毕业和获取学位的标准,它是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导师制作保证的一种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19世纪产生于美国,20世纪后流行于其他国家。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大学就由蔡元培先生倡导过学分制,1952年以后改为学年制。70年代末,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国内一些高校又纷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大胆地尝试学分制。到1988年我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已达到200所。据了解,目前全国有近一半的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以及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所谓“学习时限的灵活性”是指学生的学习年限参照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提前毕业,也可滞后一定时间毕业;“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是指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且感兴趣的专业,这种选择可以是跨专业的,也可以是跨院系的,从而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对多样化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课程考察的变通性”一方面是指对于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均可重修重考或另选另考,直到及格取得等值学分为止,另一方面是指学分可成为不同高校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共同标准,为高校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不同高校之间在学分上互相承认,实现高校之间的更为广泛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与协作培养;“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则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专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导师的个别指导成为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这有利于促进德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其针对性。; 二、学分制对大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影响; 学分制不只是一种教学体制的改变,它对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自然,它也将对高校的德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会直接冲击现行德育的一些传统做法,对大学班级德育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方法手段、评价等提出挑战。; 1?对德育目标的影响; 德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范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大学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学年制、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班级德育的最终培养目标基本是一致的,但有所差异的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去塑造自我,并根据需要来自由地选择课程和活动。这就增加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选择性,从而突破了学年制条件下德育内容的狭窄,德育目标的笼统化和单一化的界限,德育的目标模式将更加具体化和多样化。; 2?对德育内容的影响; 传统的大学班级德育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的德育内容要向大德育方向拓展。学分制的终极目标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与大德育所追求的目标一致:凸显大学班级德育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培养出来的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具有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因此,学分制条件下的大学班级德育内容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伦理教育,人文精神和个性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纳入大学班级德育的视野中,丰富和深化大学班级德育的内容。; 3?对德育方式、手段的影响; 学年制条件下,大学班级德育通常是通过班主任和年级辅导员在班集体中集中进行的,传统的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学校的各种教育影响大多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班集体则是教学班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共同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特殊的学生主体。但学分制条件下,随着班级观念的淡化,班集体逐步走向分解,现行的班主任制度逐步向导师制过渡,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选课,而且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导师制的引入给德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不仅突破了传统强制的教育管理方式,变“管”为“导”,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转变了德育的手段,即由“教学”变为“导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空洞道德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德。同时,学分制建立在广泛的自由选课基础上,它允许学生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