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节感觉世界 ⒈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我们感觉周围世界的感官或感受器有耳,听觉;皮肤,触觉 冷觉 热觉 痛觉(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眼睛,视觉(大脑中约有90%的信息来源于眼睛);鼻,嗅觉;舌,味觉等。 2.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的,如触摸一般用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神经末对热比较敏感。 3. 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进入鼻腔,嗅觉神经末梢接受香味的刺激后,通过嗅觉神经将比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就知道蛋糕的味道。 4.嗅觉的特点:“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嗅觉疲劳);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嗅觉会逐渐减弱;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5.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舌头表面大约有1万个微小的味蕾) 6.味觉的形成过程: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 7.舌的不同部分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是不同的。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舌根苦,舌尖甜,左右两侧咸和酸。 8.为什么人在感冒时,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的灵敏度有时也会减弱?这说明了说明? 因鼻腔内的嗅细胞被覆盖,使带气味的物质很难刺激嗅觉细胞,影响了嗅觉细胞接受气味刺激的灵敏度。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声能。 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的传递声音的形式,它有广泛的用途。如医疗上运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的深度等。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的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对着山崖高声喊叫,你会听到什么? 声音的反射现象,声波遇到障碍物,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声。 人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秒。 第三节 耳和听觉 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耳廓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声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 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 我们把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做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一般人是不能听到超声和次声。 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不同的人对声咅的感觉是不同的。 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那就是音色。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单一频率和振幅组成的。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淸脆的鸟鸣,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往往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声;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隆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噪声。 第四节 光和颜色 我们把正在发光且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夜光石等;和人造光源:篝火,点燃的蜡烛等。 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传播的介质必须是透明的。 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文档评论(0)

sEJunuYl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