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 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关系的实证研究(《 教育学术月刊》 2013 年第6 期).doc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 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关系的实证研究(《 教育学术月刊》 2013 年第6 期).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关系的实证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6期) ■刘 婧 史慧颖 摘 要: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三个重要的问题。综合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这是否意味着应对方式是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之间的中介变量,有待证实。本研究依据Baron提出的确定中介变量的规则和标准,借鉴田宝、郭德俊的分析方法,采用结构方程的统计技术,对514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是三个潜变量。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通过应对方式这一中介变量对其自我和谐产生影响,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是自我价值感影响自我和谐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中介变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项目编号12ZC2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3)06-0063-05 作者简介:刘婧,女,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贵州贵阳 550018);史慧颖,女,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重庆北碚 400715)。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价值感(self-esteem/worth)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对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1-2]。所谓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个体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将对其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自我和谐(self-consistency)是罗杰斯(C. 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3]。当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与其自我观念一致时,就能维持心理的和谐状态,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内心的矛盾和困扰,心理的和谐状态就会遭到破坏。目前,针对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比较多,例如郑桂芳[4]、柳春香[5]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即自我价值感高者容易接纳自我,更可能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反之,自我价值感低者可能更多地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并由此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针对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相关,即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会降低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例如李彦章[6]等人、李志凯[7]、李昊[8]等人、彭虎军[9]的研究;再有,蒋灿[10]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相关,也就是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人,心理健康程度比较高,自我内部的各种冲突也会比较少,反之,不悦纳自己的人自我和谐程度比较低。 综合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这是否意味着应对方式可能是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之间的中介变量,有待证实。 二、研究假设 本研究将应用国内专家编制的有关量表,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其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考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三者的关系,一方面希望能丰富和深化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及自我和谐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为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假设关系结构图为: 应对方式 自我价值感 自我和谐 总体上,本研究试图遵循“原因-中介-反应”的思路,将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统一起来研究,着重对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进行验证。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六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平均年龄(20.8±1.61)岁。其中男生231人,女生283人;大一学生99人,大二学生250人,大三学生97人,大四学生87人。共发出问卷550份,收回问卷533份,其中有效问卷514份。 (二)研究工具 采用三个量表:黄希庭和杨雄(1998)[1]编制的自我价值感量表,该量表分“总体自我价值感量表”、“一般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特殊自我价值感量表”三个部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hort Coping Style Scale,SCSS),由解亚1996年编制,近年在国内的应用非常广泛

文档评论(0)

liang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