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枣阳市鹿头中学高二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
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A.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D.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太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心外无物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
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⑥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④⑤⑥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6.“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如果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
A.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下列选项中与“人死而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A.昌必有衰,兴必有废
B.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C.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D.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8.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②成功者的谦词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③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④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举行了开年来第一次集体学习,学习的主题是“辩证唯物主义”。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这是因为
A.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
B.哲学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人类发现抗生素后,依赖抗生素挽救了许多过去无法挽救的生命,但医学界一直忧虑不当使用抗生素会让细菌出现抗药性,制造出无药可医的“超级细菌”。据香港《文汇报》12月23日报道,英国近期有12人感染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细菌经检测后均证实带有MCR—1基因,对被称为最后一道抗生素防线的多黏菌素(Colistin)产生抗药性,这标志“超级细菌”噩梦成为现实。这说明
①人类社会某一领域的进步必然伴随相应领域的退步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日益复杂化
③人们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时可能带来危害人类的规律
④尊重规律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6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于今日公开发布。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哲学依据是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
③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2014年中国教育改革在路上。从保证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再到2015年小升初就近入学,始终把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表明
A.认识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