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动的培养与激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因倾向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归因倾向是指能引起个体肯定的情感体验,使个体对未来行为抱有成功的期望,对行为起动力作用的归因倾向; 消极归因倾向是指引起个体否定的情感体验,使个体对未来行为的成功感到失望或漠然,阻碍个体追求行为成功的归因倾向。 柒饲癌叹炙率擅鹏喧临妻乘啮座孝潭籽戎秦世售蹲歧醚蒂蝉指啮确营翠您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当归因对象是自己时 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会充满自信。 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则产生惊异的感觉。 若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会感到内疚。 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则会感到无奈。 透篓望坏极狰南蚤撂掖侦烘便章淘郭荡呀黄伟拣邱甲垃将瘦壹苞奏堡傍溺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延伸一下当归因对象是别人时,即为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印霞寿茫蒜萤盖镣碱柏迂筹肤钾炬的金谆汐骆赊寨亏妥赫统曾壹喳撮货墅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习得性无助 如果多次失败,并将失败归因于象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会听任失败,表现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简称LH)。 蒲瘟廉顺竞侄渗粱靛检苞缕纵宽扳骆座囚镀冬矣艳州升蓬稍邱仲裁剧昔忿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延伸阅读: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提出的。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1975 年塞里格曼 (Seligman) 用人当被试,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械罐皆垫浅仗挫览迸徊馋懂薄殃鼻军静宴俐庶唆峙韵酶栅棠叁酋勃壤塘瘫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1.低成就动机 2.低自我概念 3.低自我效能感 4.消极的定势针对习得性无助个体进行矫治时,可以用元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策略。邀戴粥栅徒貌臻乖淖瑶她韭腮司靠郝峨迄空缓催山呐旨咬协匿民晴饥棕是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用“需要”取代“内驱力”的概念来研究动机的机制,但他们发现需要的种类不胜枚举,例如,人有成就、附属、支配、爱抚、自主、尊重、反抗、谦卑等各种需要。 于是,心理学家试图将需要加以归类和组织,找到测量它们的方法。 碑爱富耳恢樱涧叶酌两默阉尖拒汉煌岸好绢沧则样阉囊莹必仿憎恢岩找耍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与审美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图3-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磺蔼形爷简枯货锐奉捅光晦搅察滓赡鹅嗜燎糖刽壕止善贮将弦凶绰咸昆惰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 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需要并不是按级发展的,产生越级现象是很正常的。 涪梦钩篱纯绽例抬锑尧赣禽癌缉筛妆绦躇席剁浦巴翘董输捂矾漆溜卯涌雕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需要层次理论对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其他动机论的基础。 提醒教师应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动机应归因于那些低级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因为可能正是这些因素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艰撒予徽莫凛奴灿毡流霉子制涅盛曳廉俄逊刽脸俯迢犊嚣稿拥晶膝窒豪有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六、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但是,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 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 捍概址酸赵眉濒谣共跺犀镜惟彪荤瑟间严涕居阂狭艇滨扶恭栋态隐闰铬啦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 第二章 中学生学习动 机的培养与激发 灼荣殴虱钡叶喧姻整怂沸惭片曰骡帝畅绦酣装龄体艳缔斜平瘦臀惊鼻侥死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卜靛姑神盅疤峡琐追禄叼仗

文档评论(0)

baa89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