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经济地理考试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经济地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52)学院名称(盖章):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 制 时 间: 2010年 12 月 30 日《经济地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52 一、考核要求 考生应能:1.准确掌握在经济地理学方面有关概念;2.准确掌握在经济地理学方面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3.运用经济地理学方面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区位与区位理论;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三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四节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交通要素及其内涵;运费成本、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与目的;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前提,形成机制,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在农业地理学、经济学上的意义、理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基本概念(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集聚因子与分散因子);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前提三个阶段;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重点(运费指向论,劳动力成本指向论,集聚指向论);韦伯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韦伯区位论的意义及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帕兰德的区位理论;胡佛的区位理论(运输费用理论运费结构,送达价格、市场地域与区位选择);廖什的区位理论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中心地、中心性、货物的供给范围、中心地等级的概念;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与中心地系统以及三原则适合的条件);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零售业区位论 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零售业区位模型;零售引力模型 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论 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中心地理论;集聚理论)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与方法;企业的空间扩张(增长过程、增长阶段、扩张规律);中国特殊环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沃茨、泰勒、哈坎逊、迪肯的企业空间扩张模式;各模式的比较及在中国应用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跨国直接投资原因(产品周期理论、折衷理论);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理论分析(生产链、所有权关系系统、组织链);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分类;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主导产业选择、关联产业配套、基础性产业配套、潜导产业及支柱产业发展);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及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法则、霍夫曼定理、雁行形态说);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经济意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弗里德曼、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区位指向、集聚与扩散机制、集聚与扩散的关系);空间近邻效应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农村工业化的特征;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环境;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 技术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区域创新网络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区域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胡佛—费雪尔、罗斯托以及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经济地域综合体概念、特点、类型、结构;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产业集群的概念、类型、形成与演化机制以及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经济区的概念、基本特征、类型;区域管制 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