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课(课时2)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教学任务分析】
教
育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贡献,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能力 采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做到在文化领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知识 社会主义建设的四个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我国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怎样在文化领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重点 在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难点 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霍元甲》主题歌: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
问:这首歌曲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这首歌曲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它属于文化建设的内容,这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随音乐齐唱歌曲,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到高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并积极发言,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分组探究
小组合作 第一目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出示情境一:
1.上图四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些方面?
2.你认为我国文化建设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3.你参加过学校或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哪些文化建设活动?活动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些活动你有何感受?
创设情境二:
2009年7月17日,纪念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6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贺信中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今后要继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坚持文化发展的“主心骨”。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是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这一“主心骨”的指导?
出示情境三:
阅读课本第105页中间材料,探究讨论:
1.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文句中,哪些精华是可以继承的,哪些糟粕是必须抛弃的?
2.你认为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什么意义?
创设情境四:
近年来,中非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文化年的成功举办,对中外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精华起到了促进作用。当然,外国文化中也有不少糟粕,如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金钱民主、拜金主义、不健康的文化泛滥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外国风俗习惯、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和文化精华。
2.为了弘扬和培育我国民族精神,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外国文化?
第二目 火炬在我手中
创设情境五:
1.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你能列举几条吗?这说明了什么?
2.阅读课本P107材料,思考回答:
(1)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成为国旗的海洋说明了什么?
(2)你是如何看待游客随意丢弃手持式国旗现象的?如果当时你在场会怎么做?为什么?
3.我们国家已经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学生:结合图片迅速阅读教材,积极举手回答1~3题。
教师引导明确:1.四幅照片分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了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特征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
学生:阅读情境材料二,同位合作、思考1、2题。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划出。
教师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一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只有坚持这个“主心骨”,才能牢铸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之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学生:读出课本第105页中间材料,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自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文句中有精华,是可以继承的,也有糟粕,是必须抛弃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借鉴创新。
学生:阅读情景材料四,思考、归纳,积极举手回答。小组代表发言,回答自己所了解的外国风俗习惯、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和文化精华。如阿拉伯民族的风俗习惯、其文化的精华,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教师:引导学学生回答并适当补充:外来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