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断句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断句、标点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1)、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例: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2)、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即,巧用语法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含有主语、谓语、宾语。主语和宾语,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就文言文而言,包括朝代、国名、人名、地名、官职等词;谓语部分由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充当。如: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3)、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道”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如:P144(4)、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P144(5)、据排偶,定句读。文言文语句讲究凝练,强调语势,其流畅、贯通的语势多缘于对称、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因此断句时需要注意句式特点,准确判断其语气停顿的长短。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如:P145(6)、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7)、掌握文史常识。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如: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不足保也;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8)、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文言文由于词汇较少、句法要求不严格和文字工具的限制呈显出凝练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不同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四种特殊句式,这不仅是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要想准确断句,就必须对这种语法现象了然于心。如: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9)、熟记固定结构。⑴……者,……也。⑵所以……者,……也。⑶为……所……⑷何……之有?⑸孰与……?(与……孰……?)⑹无以……(有以……/何以……)⑺与其……孰若(不若)……⑻不亦……乎?⑼如……何?⑽得无……乎? (10)、明辨词类活用断句古文中词类活用很普遍,正确理解词义和它们的使用规律,才能做到正确断句。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2006年辽宁卷)“拔而友之”中的“友”是意动用法,与后面的代词“之”形成“以他为友”的关系,显然“友之”之间是不能断开的。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例如:  a.少时一狼径去 / 其一犬坐于前b.少时一狼径去 / 其一犬 / 坐于前 2006高考例题例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