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英语白体诗的节奏与汉语近体诗的声律
(相关论文英语白体诗的节奏与汉语对联的声律刊登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摘要:英语白体诗的节奏和汉语近体诗的声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英语白体诗和汉语近体诗这两个窗口,初步窥探一下英语诗歌与汉语有韵律文学样式之间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探寻汉英文学之间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关键词:白体诗;近体诗;抑扬格;平仄作者简介: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和英美文学。Comparision?Between?the?English?Blank?Verse’s?Iambicand?the?Chinese?Ancient?Poem’s?Rhythmabstract:?The?English?blank?verse’s?iambic?is?similar?to?the?Chinese?ancient?poem’s?rhythm.?The?essay?is?about?the?similarities?and?the?differences?between?them?.?And?the?purpose?of?this?essay?is?to?fi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hinese?literature?and?the?English?literature.Keywords:?The?blank?verse ?Iambic?Pentameter ?Chinese?Ancient?Poems ?Rhythm这里所说的汉语近体诗是指唐代以来正式形成的以对偶和声律为主要特征的格律诗,主要包括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形式。格律诗是在两晋到南北朝这个时期逐渐形成,而在初唐确定下来的。定句、定字、定韵、对仗、声律,都是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因素,其中声律尤其重要。下面仅就近体诗的声律作一简单介绍。 近体诗讲究声律。所谓声,就是声调,主要是指平仄而言。所谓律,就是平仄分布的规律。声律是由汉语声调构成的,古代汉语的声调主要包括四声: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其中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属仄声。近体诗对平仄的运用有很多讲究,诸如一句之内音步位置(第二、四、六字)平仄交替,一联之内上下句相对的音步平仄相反,两联相邻的句子音步平仄相粘,忌孤平、忌三平调,等等。讲究声律可以加强诗歌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在英语中,也讲究“声律”,也就是讲究音节的抑扬交错。英语中诗歌的“格律”或“韵律”和音乐的“节奏”是同一个单词——“rhythm”。在此,我想通过英语“白体诗”,也叫“素体诗”(blank?verse)和汉近体诗这两个窗口,来寻找一下英语诗歌与汉语有韵律的文学样式在节奏(rhythm)上的切合点。 英语诗歌中的韵律是指重读音节与弱读音节交替出现。它和汉语近体诗中的平仄交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弱读音节可算“平”,重读音节可算“仄”,一个韵律单位(一抑一扬或一扬一抑)叫做一个音步,一句诗通常是由几个音步组成。比如Iambic?Pentermeter就是一轻拍后紧跟一重拍,组成一个“音步”;一诗行有五个音步,共十个音节,这就叫“抑扬格”。 什么叫“白体诗”呢?简而言之,“白体诗”就是“抑扬格”。它是莎士比亚、马洛等人透过古希腊、古罗马的能朗诵的韵文和乔叟用于写《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英雄双行体”而发现和创新的第三种诗体。它每行五音步,每音步有一轻一重两个音节,而行尾则无韵脚。汉语近体诗与之相比,诗有定句,句有定字,押韵严格,其中的五律、七律形式中间两联还要求对仗。这些都是汉语近体诗比英语白体诗更讲究的地方。而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是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一句之间的“平仄交替”,或叫“抑扬交替”,句尾音节的声调处理等。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白体诗的例子: √ / √?/ √?/ √ /?√ /?√ 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这是一句著名的台词:哈姆雷特的名句——“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音节上标“√”者为轻音,标“/”者为重音(下同)。末尾一音步为“轻重轻”,比其他音步多了一个轻音,这种现象在莎士比亚所写的白体诗中常常出现,出格也算正常,叫“阴尾”。汉语对联忌讳“三平调”或“三仄尾”,莎翁也不例外。他知道同一种音连在一起不好听,所以出格也只出一个轻音,节奏为“轻重轻”,而非“轻轻轻”。 这样的韵文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俯拾即是。比如哈姆雷特对好友霍拉旭说的一句比较有名的台词: The?readiness?is?all?.?(?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在《李尔王》中也有这样的句子: Ripeness?is?all?.?(成熟就是一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