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考与实践.doc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考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面临更大的挑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办学平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办学   作者简介:彭银年(1968-),男,江苏兴化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孟巧红(1971-),女,江苏金坛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4-0046-04   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各级部门“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要求高校“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   在短短的几年中,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性文件,把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校企合作办学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如何排除校企合作的羁绊、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是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重视与投入,高职院校逐步认识到校企合作办学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从人力、财力、物力、制度等方面规范和保障此项工作的推进与实施。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校企合作办学仍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态,校企合作大多数是表面型,且层次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内容过于单一   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就高校自身发展目标和企业的现实需求而言,校企合作办学的内容主要有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基地共建、人员互聘、员工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四技”服务等。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相对单一,当前校企合作的内容只局限于学生实习、就业、订单培养等,有些高校虽然联合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但企业代表也只是偶尔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把校企合作纳入有效的目标管理,校企合作教育的程度不够深入,校企合作的思路不够开阔,合作内容过于单一。   (二)合作比较单向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短、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校企合作办学尚处于初级阶段,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还未形成,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相差甚远。校企合作本应是政行企校四方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互助共赢。然而目前校企合作更多的表现是政府不作为、学校一头热、企业过于冷淡,导致校企合作只能取得短暂的临时成果,缺乏可持续性。   (三)举措不够灵活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在上世纪末由中专校改制升格而成,办学历史短,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全,师资结构不合理,实训设备陈旧,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只能闭门造车,在相对熟悉的领域内利用原有师资和设备开发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无暇顾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办学举措相对老套,不够灵活,很难吸引行业企业与其展开深层次合作。   (四)企业难言之苦   纵观当今的校企合作成果,大部分是阶段性成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企业从中得到的回报与付出远不成正比。而企业是营利性经济组织,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就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有时只是碍于面子而签订合作协议,不可能深度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更多情况下,企业只为高校提供实践场所,甚至有部分企业只是为解决招工需求才与高校合作,并不愿意真正投入经费和精力促成校企合作。高校方面为了自身的短期生存和发展而努力争取企业,行业企业由于缺乏自身的利益驱动以及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五)政策指导乏力   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但针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相对匮乏,仅在《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文件的部分条款中作出了一些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规定,对经费保证、税收保障、激励机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