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站深基坑及地铁二号线宁波南站站深基坑钻孔桩方案》.doc

《某某站深基坑及地铁二号线宁波南站站深基坑钻孔桩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波站基坑及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围护结构概况 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里程范围为K146+904~K147+028;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致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 本基坑围护结构工程包括坑内工程桩(国铁工程桩、地铁工程桩、新增立柱桩);围护桩、搅拌桩止水帷幕及三重管旋喷桩阴角处理;地下连续墙;坑内旋喷桩加固;搅拌桩重力坝;便桥下搅拌桩加固(详见便桥专项方案);基坑降水(详见专项降水方案)等工程。 1.2编制依据 1.2.1 宁波站深基坑及地铁二号线宁波南站站施工图 1.2.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2.3《建筑基坑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浙江省标准) 1.2.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B50208-2002) 1.2.5《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建设指导意见》 1.2.6 宁波站深基坑地质勘查报告(初勘) 1.2.7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 1.2.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B29-38-2002》 1.2.9 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2.10 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 1.2.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2.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1.2.1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2.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2.15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1.2.1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17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1.2.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1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2.2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2.2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2.2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1》 1.3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表1-1 深基坑施工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 桩径/深度 桩长 数量 单位 备注 1 国铁基坑围护桩 900 mm 22 360 m 2 地铁工程桩 1000 mm 60 124 m 37根兼做立柱桩 3 地铁工程桩 1000 mm 58 42 m 19根兼做立柱桩 4 地铁工程桩 1000 mm 68 17 m 5 地铁工程桩 1000 mm 66 26 m 6 国铁范围工程桩 1500 mm 72 154 m 18根兼做立柱桩 7 国铁范围工程桩 1500 mm 60 135 m 24根兼做立柱桩 8 国铁范围工程桩 1500 mm 58 15 m 带立柱 9 国铁范围工程桩 1000 mm 58 16 m 带立柱 10 新增立柱桩 900 mm 20 24 m 带立柱 11 新增立柱桩 900 mm 40 22 m 带立柱 12新增立柱桩 900 mm 33 25 m 带立柱 13 新增立柱桩 900mm 36 66 m 带立柱 14 地下连续墙 39-46m 23484 方 15 旋喷桩加固 3m 5909 方 16 三轴搅拌桩加固 17m 10200 方 17 两轴搅拌桩加固 10m 13759 方 2、地质状况 2.1工程地质 本工程所在场地位于宁波断陷向斜盆地中部,地形平坦开阔,地貌类型单一,属第四系冲湖积平原。基坑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粘性土及粘性土,属典型的软土地基,拟建场地质结构由上至下60米范围内分别由8层土层组成,具体见图1-3-1施工场地典型土层分布示意图。 图1-3-1 施工场地典型土层分布示意图 ①1层:填土、粉质粘土(me) 地质土层为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碎块石径一般约5~15cm,大者大于30cm,一般上部碎石含量高,下部粘性土含量高。表部局部地段以砼为主。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厚度为1.3~2.4m,局部厚度可能较大,一般在暗塘地段。 ①2层:粘土、粉质粘土(m) 灰黄色,可塑,下部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有铁锰质斑点,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有 中~高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tu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