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单元种群和群落第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必修)-精.doc

【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单元种群和群落第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必修)-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选择题 1.(2015年江苏盐城一模)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B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种群密度不一定会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B错误;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分布,C正确;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2.(原创)在山区,经常由于持续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在新植被生长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泥石流过后的区域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由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原因是乔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D.次生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阶段,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泥石流过后的区域植被虽然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所以泥石流过后的区域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乔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草本植物阶段,群落中从小环境看,受光照强弱等影响群落也会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3.(2015年山东潍坊质检)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图甲、乙、丙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  ) A.竞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甲中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可知,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竞争力相同)两种可能;图乙中生物个体数量出现两极分化,种间关系为竞争(竞争能力差异较大);图丙中两种群落数量变化呈平行状态,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4.(2015年陕西宝鸡九校联检)右图为某桑园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年龄组成 C.b点时,七星瓢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以及种群的数量变化等内容,考查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引入七星瓢虫后,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会使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A正确;蚜虫活动能力较弱,应采用样方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b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正确。 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 【解析】解题时要以曲线反映的种间关系和投放的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这一信息为突破口。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投放丙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投放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该种群最可能是藻类,即甲种群。 6.(原创)下图为生物群落的结构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被层中不同的杂草有高、矮之分,体现了分层现象 B.该生物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图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植物分层决定了动物分层 D.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对光能、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利用 【答案】C 【解析】草被层中不同杂草的高矮差异不属于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该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但该图主要体现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图中植物为动物生存提供了食物、栖息场所,故植物分层决定了动物分层;植物的分层现象提高了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并不改变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 7.(2015年山东青岛模拟)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952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