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新闻报道.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刑事犯罪新闻报道什么是刑事犯罪?0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就是: 《刑法》条款里写到的任何一样违反了就是犯罪。《刑法》条款里没写到的,你做了也不犯法。举例分析021.美国弗吉尼亚枪击案件的报道美国媒体并没有把事件的报道定义在学校安全或者人权领域上,也没有认为这是美国的枪支文化或者治安问题,倒是枪手的国籍问题首先引起媒体和人们的兴趣。如果枪手是中国人,他们或许会对中国人的国民素质再评头论足一番,但是令一些美国媒体失望的是这个枪手是韩国人,这个国家是美国的盟国。于是美国媒体集体转向,他们把报道的重点转移到对遇难者的悼念,尤其是对枪手赵承熙的悼念上,呼吁社会对赵承熙的宽容。2007年弗吉尼亚枪击事件2.马加爵案件的报道新闻晨报《一个大学生“屠夫”的成长》屠夫出现在标题里合适么?虽然对恶行的报道有助于制止恶行的再次发生,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过多的细节报道,则会成为罪行示范。有些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好奇心,详细报道马加爵作案的过程,甚至分析其为什么要选择用锤杀,原因是“这样可以流血少”有些媒体却继续故弄玄虚,引入星象说,探讨性倾向,说“马加爵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与某大学艺术系男生存在同性恋行为” “星象学家认为,马加爵生于5月4日,他的星象预示他有强烈的暴力倾向”。无端炒作,故弄玄虚,吸引眼球。这不是舆论向导。网上唱起“马加爵之歌”,“马加爵秘密加盟国奥队,沈祥福信心暴增誓斩韩国队” , “一些五金厂已经开始推出“家爵”牌铁锤,销路不错。凶杀大案竟成了新闻低俗化、娱民搞笑的契机。那张摆出散打姿式的照片,以“面目狰狞”、“肌肉发达”“性格孤僻”“性情暴戾”“爱好打牌、上网和看黄色及武打录像”“校园杀手”““混世魔王” 来描写;又“马加爵是网络游戏领袖级人物” “民警帮他洗澡请按摩师” 三亚的乞丐“跟马加爵一起睡过” ,有摄影师“为马加爵拍过毕业照” 把马加爵妖魔化,和明星化。3.刘涌案件刘涌,原沈阳市人大代表,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和扶贫先进个人。2000 年 7 月 11 日原任沈阳嘉阳集团董事长刘涌被沈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00 年 8月 10 日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将其逮捕。2002 年 4,刘涌被辽宁省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私藏枪支弹药罪、偷税罪、行贿罪等罪名一审判处刘涌死刑。2003 年 8 月 15 日,刘涌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以相同的罪名改判死缓。2003 年 12 月 22 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刘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经再审后作出判决,判处刘涌死刑。3.刘涌案件报道第一阶段(该案情被媒体广泛报道)新华社采写编发了“沈阳‘黑道霸主’覆灭记”稿件。新华社又发布了“‘黑道霸主’刘涌是如何‘当’上人大代表的?”稿件。 激起民意的痛恨,认为这样的人就该当场判处死刑。第二阶段(辽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终审,改判死缓后)报纸、网络等媒体连篇累牍地揭露刘涌的罪行,不断掀起质疑。判决结果出来后,舆论哗然,民众对这一判决引发强大的质疑。民意对此案的声音渐渐变小,一方面是对判决结果逐步接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判决结果迎合了大部分民众的心意。 第三阶段(再审宣判后),12 月 22 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刘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经再审后作出判决,判处刘涌死刑,立即执行。1997 年《刑事诉讼法》就有明文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这被认为是“无罪推定”(presumption of innocence)原则的中国式表述。3.刘涌案件的报道的问题传媒所代表的民意与司法机构之间以法律为准绳而造成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为犯罪嫌疑人定罪名以及在具体的量刑轻重中。由于传媒自身追求时新性的特点,冲突通常发生于公共领域里某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当事人的审判中。媒介所关注的是黑社会作恶,侵扰公共安全,以及在看不见的角落里是否会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新闻报道权与司法权冲突网络舆论的煽动性。情感性的东西占据舆论的制高点,让民众有时候根本无法理解司法审判系统根据事件所展现的事实所做的与习惯、道德、情感不一致的裁判结果。与司法审判程序相比较,网络传媒在表述某种认识和见解时候,更缺乏事实基础、程序性制约、技术性证实或证伪手段。网络舆论和司法审判之间追求公平的基准不同:司法更偏重理性,舆论更偏重感性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