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宗”“足”考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译注》“宗”“足”考释   摘 要:对《论语译注》中的“宗”“足”进行重新解释,认为“宗”是“尊敬”,“足”是“过分”。文章主要考其本源,借助字典辞书,并且比较其在其他文献中的意思,综合各种方法,希望求得更加贴切的解释。   关键词:论语译注 “宗” “足”   一、“宗”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P11)(《论语?学而》)   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1](P11)杨伯峻认为,“宗”义为“主,可靠”[1](P12)。笔者认为此说欠妥当。   同为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大学?中庸》陈晓芬译注的“论语”部分,将整句译为:“所定的信约必须合于道义,这才是能够履行的。态度恭敬应合于礼,这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亲之人,这也就可尊敬了。”[2](P12)此本将“宗”译为“尊敬”[2](P13)。徐志刚的《论语通译》将“宗”释为“尊奉,尊崇,可靠”[3](P7)。此本的注释总括了前两本的解释。笔者比较认可“尊敬”义。   《说文解字注》:“传曰。宗,尊也。凡尊者谓之宗。尊之则曰宗之。大雅。君之宗之。笺云。宗,尊也。”[4](P342)朱熹的《论语集注》卷一指出:“宗,犹主也。”又说:“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5](P13)可译为:所依靠的都是可亲近的人,那么就可以尊敬并且崇拜他了。所以,从结构上来看,此处“宗而主”由“而”连接,表递进。《康熙字典》:“人物所归往亦曰宗。”[6](P221)人们都主动地归往,不正是因为尊崇和向往吗?而恰巧《新华字典》中“宗”收录了“尊崇,向往”[7](P125)义。在《汉语大词典》中“宗”共有19个义项,其中第9个义项为“尊重。亦谓推尊而效法之。”[8](P1347)《仪礼?士昏礼》:“(庶母)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郑玄注:“宗,尊也。”(注:本文未标注的引例皆来自汉藉全文检索系统第二版)《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唐代卢纶的《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诗:“阅古宗文举,推才慕正平。”《续资治通鉴?元仁宗皇庆元年》:“燧少学于许衡,其为文宗韩愈。”   从句义上理解,如果一个人,所定的信约合于道义,说的话才可以履行。态度恭敬合于礼,才能远离耻辱。依靠的都是可亲之人,也就可以尊敬了。整句通顺流畅。当一个人“信近于义”“恭近于礼”,那么自然会有贤人归附,也就可尊敬了。依此推之,“宗”为“尊敬”之义甚明。   二、“足”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1](P72)(《论语?公冶长》)   杨伯峻译为:“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顺,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他要好,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1](P72)在注释中指出“‘足’字旧读去声,zù”[1](P72),但根据译文可知将“足”解释为“十足,充足”,笔者认为此处欠妥当。   徐志刚将整句翻译为:“花言巧语,假装出一副好看的脸色,表现出过分的恭敬,对这种人左丘明以为可耻。我孔丘也以为可耻……”[3](P57)由此可以看出,其将“足”译成“过分”。陈晓芬也译为“过分”[2](P59)。   《汉语大词典》分别收录了足1(《广韵》即玉切,入烛,精)和足2(《广韵》子句切,去遇,精),足2在《汉语大词典》中共有三个义项:“补足,凑满”[8](P423),“拥,增益”[8](P423),“过分”[8](P423)。按杨伯峻对“足”字的旧读注音,可知其指的是“足2”,但在整句的翻译中译为“十足,充足”,而“足2”无此义项,此义应属“足1”,所以,杨伯峻对此处的注释出现了矛盾。笔者认为“足”应为“子句切,去遇,精”,是“过分”的意思。此外,《汉语大字典》释“足恭”亦作“‘足共’。过度谦敬,以取媚于人。”[8](P423)如,《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足恭而口圣而无常位者,君子弗与也。”   “皇疏引谬协云:‘足恭者,以恭足于人意,而不合于礼度。斯皆适人之适,而曲媚于物也。’”[9](P44)《论语集注》卷三:“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足,将树反。足,过也。”[5](P44)《康熙字典》:“《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朱传:‘过也。’”[6](P1200)《辞源》中对“足2”“子句切,去,遇韵,精”共有两个义项:“⑥过分。见‘足2恭’;⑦增补。”[10](P2991)在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