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卷解析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曾玮 E-mail:zengwhn@126.com 联系电话:020- 2006.9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4年9月:广东、山东、海南、宁夏2005年9月:江苏2006年9月: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 主要内容 一、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二、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三、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一、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地理高考卷的基本情况分析 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 1.试题的文字阅读量增加 2005年广东省地理卷共8页,2006年增加到了10页; 32、33、34题等题目,都有大量的文字信息与图片信息,要求考生从散乱或杂乱的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迅速进行清理归纳,从事实中归纳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回答; 考试时间仍然为120分钟,无疑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2.试题的图表数量增加、类型多样 2005年广东卷共有7幅图,2006年广东卷共有20幅图,2个表; 图表的类型变化多样,许多图表学生从未接触过,对学生正确阅读图表的能力要求较高; 3.加大了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考查 题目普遍以考查地理能力为主,单纯的知识性强、仅凭记忆的题目极少。命题意图明确,渗透新课程的理念,正面引导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活动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4.试题的综合性增强 在试卷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原理兼重,在一道题目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文因素,例如综合性较强的题有32⑷、33⑵、34⑴⑷,合计分值为28分,占有较大比重。 5.非选择题普遍具有开放性 题目能体现开放性思维,题量也大增,重在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这使猜题似已无多大意义,重要的是回答问题的方法和可能设定的答案及评分标准。 如31(2)(5)、32(4)、33(2)、34(1)(3)(4),合计约37分左右。 二、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高考答题过程中出现错别字 郊(交、效)区; 莫高窟(崛、掘、窑); 河流径(蒸)流变化大; 经(径)向地带性、纬(伟)向地带性; 2.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有待加强 如33(2)读图14-15,指出景观特征。 地理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是完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程度很小的各自然要素及其地域的外貌特征,它又可分为单一自然要素的景观和综合了各自然要素的地域景观,前者如地质地貌、气温降水、水文、土壤的理化特征、动植物群落、各种自然灾害等,后者则表现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单元直至全球的自然带。 人文景观是特定地域上各种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如聚落、农田、工业区、工农业产品、通讯运输网络等等。 图14学生的答题情况有:视野开阔;以水田为主,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光热充足,雨热同期;灌溉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技术含量高;土壤肥沃;平原为主等。 图15学生的答题情况有:幽静;以旱田为主,位于北方地区,降水较少;该地区水旱灾害频繁;深山藏古寺;山地为主等。 3.审题不清 31(1),此地区地势总体特征为_______。学生答为:地势较平坦;以冲积扇为主;冲积平原;山河相间,中间高上下低;地势较高、地表不平;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高西北低;中间高四周低等; 31(3),此地区以壁画著称的旅游景点是_______。学生答为:敦煌石窟;敦煌壁画;敦煌;敦煌市;青海湖鸟岛等。 如33(1),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_______(保留整数)。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1、70%、73%、28%、30%、80%、140%、1万、1773/2451等。 4.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欠缺 5.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较差 第34(4),从所给的资料中,学生其实可以获得如下一些信息,也即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人文因素,如:经济增长缓慢、外债负担沉重、人口增长过快、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等。有些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也就出现了像“饮用水安全性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低下”、“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落后地位,受福国剥削严重”、“过渡放牧,不合理耕作”等答案,不是从试题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而是自己随意的编造答案,自然也就不能得分。 6.语言表达能力差 如34(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这里明明是有两个问题: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地区分布相对均匀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城市、工业与人口地区分布高度集中的原因是什么?许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只论述日本或者只论述德国的情况;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美学.doc VIP
- 人文关怀的护理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 基于Unity3D C#语言的防范疫情的游戏设计与制作.doc VIP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docx VIP
- 智能电气设计EPLAN 第2版 课件 项目五 任务三 热过载继电器部件制作.pptx
- 梅特勒pH计FE28说明书.pdf VIP
-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_第三章_第四纪基本问题_3-第四纪气候分解.ppt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VIP
- 《中等数学增刊1-2018》.doc VIP
- 银行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