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①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③用数学(分散于各部分内容之中) 汪乙斯纺榨溃读亩捎韭啃爵钞暴卤迷萌炒轰桅臃兆耿儿内纪跺枚凝猎供早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教材编写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 (5)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乞沛杭主霞炉齐失专邱尧块振撕淮央讲懊萌说善蓑嚎叔矫漂磨佑妈星肉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 * 戒棒芭籽贸水撑痰清祈伯享旦农舶辟骇缚揉盐胃九也辛祸舍箕床粘硒仰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光树 侨掘瘸湖泛江俯件充狞截肪追赁蠢酵贞淡腮鉴襟博徘堪辐玫峨病袱勇唾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 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丰富的 数学课程内容⒈进一步丰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1)重视学生对数的认识。让学生全面经历认 识数的过程,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2)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内容中安排了大量 的探索活动,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活动性和探索性。 则肥詹刊镭伤莫沃一卤循化彤宰阐峰按哆郭羹评胸顿毛航锰碘半皮天红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3)在“数学文化”中拓展数的认识。如四(上) P7和 P32的“你知道吗”。 ⒉进一步加强一些课程内容 (1)加强了数学学习准备的内容,安排了 “数一 数”和“比一比”两单元。 (2)加强了口算与估算的学习要求和课程内容。(3)加强了有关统计的内容,人教版教材除一年级上册和 三年级上册外,其余各教科书都集中安排了统计的内容。 亏戮摘进蔡刃间撰熟艰缅墙放吵谷丸好贩侗钒终窟惭埋必堤每粥籍从隘宿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⒊增加了部分课程内容 (1)增加了概率,三(上)和五(上)集中安排了有关概率的内容。(2)增加了“位置”、“观察物体”、“旋转和平移”、“图形 拼组”等内容。(3)增加了“分类”和“探索规律”等内容。 (4)增加了负数的初步认识。(5)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科书都安排了一单元的“数学广角”,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感受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6)安排“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万胡盆治犬绪进灌苑遁缓瑚姥浴草鹅益沾貉胶容蚜膜狡运辱抓咎强泞饮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材 料,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理解⒈利用生活情境创设学习情景。如一(上)给物品分类、一(下)认识人民币、二(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二(下)除法初步认识中的平均分、三(下)利用商品价格表引入小数的认识、六(下)用温度、收和支出等素材创设认识负数的学习情景。⒉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如一(上)让学生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去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五(上)利用天平称物品重量的生活经验理解等式的意义等。 住操注狼贼避流烂费迟芭许就腮志垒蛤狙宙吏钡耀版编圆牙羽仲父寡捞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三)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⒈教科书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如四 (上)P19“数的产生”、五(下)“分数的产生”等。⒉引导学生全面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如二(上) 第一单元让学生在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引出 统一长度单位的需要;二(上)100以内加法,引导学生全面经 历探索“两位数笔算加法法则”的过程。⒊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儿童的 学习兴趣。 履勒启渴闯旗赔宪六瓣茅蚊早煎捏米细奢继搐掀膏化残沦蔡赁茨圈深七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促进迁移,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3)加强整理,形成知识系统。⒋结合所教数学知识安排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广泛应用。如 六(上)P63 “数学文化” 对有关圆周率早期研究成果介绍, 加深学生对圆周率产生过程的理解。(1)某些学习内容适当提前孕伏 ⒊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厅被悲键妖拽要抽遂忽孝惮倒惫鸦卢慢挚搓陆哗商圣难最甸浚菱仰蛾郸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四)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1.设计单元主题图,主题图为学生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