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97775.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论 第一讲:绪论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概说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1.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建设 2.20世纪以来大陆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著述情况及研究特点。 3.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范围与理论构成 研究范围:诗话、词话、评点、笺注等。 理论构成:文学创作论、作家论、文学批评论、文学鉴赏论。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大陆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著述情况 20年代,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 30、40 年代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朱维之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略》、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傅更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等 . 50、60年代郭绍虞的旧著改写本和新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黄海章的《中国文学批评简史》、罗根泽批评史的两宋部分以及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新时期以来,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王运熙与顾易生的等三人的三卷本批评史、周勋初的《中国文学批评小史》、蔡钟翔等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张少康与刘三富合著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王运熙与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论》、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目前已出三卷)、杨星映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纲要》、蔡镇楚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等 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著述基本情况 台港地区:断代史研究有朱荣智的《两汉文学之理论研究》(1980年)、廖蔚卿的《六朝文论》(1980年)、张仁青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1978年)、张健《明清文学批评》等。分体研究王金凌《中国文学理论史》、黄永武的《中国诗学》、卢元骏的《曲学》等。 香港地区:香港第一代研究集体以饶宗颐、程兆雄、钟英梅等人为代表;第二代以石磊、陈炳良、陈耀南为代表;第三代以蒋英豪、陈国球、邓国光为代表。 日韩两国:铃木虎雄著《支那诗论史》、青木正儿著《支那文艺思潮论》、《中国文学思想史纲》(1936)、《清代文学评论史》(1950)、《支那文学概论》(1952)、船津富彦的《中国诗话研究》(1977)。韩国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车柱环、李世东、金世焕、朴英顺、朴三洙、许世勋等人。 西方诸国:法国学者侯思孟对孔子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加拿大学者林理彰对《沧浪诗话》和明清诗论的研究、德国学者卜松山对叶燮诗论的研究、美国学者里克特对黄庭坚诗论的研究、美国学者浦安帝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加拿大学者叶嘉莹的词学研究和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等。 第四节:参考书目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1、2、3),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中国书店。 蒋凡 郁源《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中华书局。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共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二讲 先秦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章 先秦文学理论与批评概说 一、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二、道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三、墨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四、韩非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五、“言志”与抒情 第二章 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 孔子的诗教观 一、诗言志与思无邪 二、兴、观、群、怨的美学意蕴 三、文与质的折衷论 第二节 孟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一、“知言养气”与作家艺术修养的培养 二、“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第一节 孔子的诗教观 《诗经》作为先秦的儒家经典之一,经历了一个从歌到诗、从经学到文学的过程。在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尚未确立之前,《诗经》作为一部典籍,其诗教的敦厚远过于审美的欢愉。《论语》中论诗的特质、功用等,皆来源于孔子对《诗经》的理解和阐发,诗经学以致用为根本,是儒家也是孔子论诗的主要目的,孔子丰富的文学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论语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 子曰:《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兴与诗,立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